[实用新型]圆顶自动收折叠缩两折伞无效
申请号: | 93205423.4 | 申请日: | 199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1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曾狮;吴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狮;吴克兰 |
主分类号: | A45B19/10 | 分类号: | A45B19/10;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省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顶 自动 折叠 缩两折伞 | ||
本发明作为一种圆顶自动收、折伞结构改进,尤其指一种在塞体穿设有一个L型连杆及一个下连杆,配以内管开槽的设计,使收、折伞时,L连杆不致于在频繁滑移磨擦下,导致塞体孔洞扩大造成失效,另辅以套环设在内管上端,收、折伞后,能促使外管上端确实卡合定位在套环的套孔内上部,从而真正得到最好实用功效。
按常见的一般的自动收、折伞结构,如本发明人专利申请第79208291号,它主要是利用穿设在设有圆凸点为止固方式的连杆组,以按钮的压按进行自动收、折伞,虽然颇具功效,但在操作伞具进行收、折伞时,连杆在频繁滑动摩擦下,连杆的圆凸点常常磨损,并且滑块的孔洞也会逐渐变大,久而久之,导致连杆无法达到定位,整个自动收、折的功效无法实现,并且收、折伞后,完全靠伞尾骨的束合力,而内、外的定位效果并不十分良好。现在的自动收、折伞具结构,有必要加以改善。因此本发明集数十年来伞具制造的经验和技术,针对通常伞具的缺点,发明一种适用于自动收、折伞的伞具结构,提供收伞的使用。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现配以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开伞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收伞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折伞剖面图。
参照附图1、2,本发明包括,穿设有L型连杆11及下连杆12的塞体1,中棒包括,内管2及外管3,而内管2下端开设有开槽21,可容设L型连杆11的转折部111,侧壁开设两个卡合孔22、23,其卡合孔22恰可容设第一弹弓4的挡卡42,而斜部41则由L型连杆11钩着,另外第二弹弓5的凸出部51卡住卡合孔23,并且在内管2上端设一内部为套孔611与槽部612的套环61,并设一柱栓62,栓固在上巢(套)6,而活动巢(套)7设在中棒外;外管3下端螺设在伞柄8并在珠尾束环(套)82下端设一栓体821钩着拉伸弹簧83及连杆12,拉伸弹簧83的另一端钩着内管2下端的销体21,再设一个压缩弹簧81处在珠尾束环(套)82下,在开关伞时将活动巢(套)7上推,使第一弹弓4的挡卡42卡合在内管2卡合孔22,第二弹弓5的凸出部51卡合在内管2的卡合孔23,伞骨组9也受活动巢(套)7上移作用而向外撑开。成为一圆顶形外观的伞具。
参照图3、图4,当使用时,使用者在开伞状态时,直接下压珠尾束环(套)82抵抗压缩弹簧81的弹力,此时,栓体821带动塞体1的连杆12牵动L型连杆11并触动第一弹弓4的斜部41,使挡卡42内缩,活动巢(套)7便受伞骨组9弹簧91的释放力作用向下滑移,伞骨组9顺序收、折,同时活动巢(套)7向下滑移,触及第二弹弓5的凸出部51内缩(如图3所示),并加上拉伸弹簧83的回复力牵动内管2的销体24,使内管2缩入外管3内,且L型连杆11在开收伞操作中,上端只在第一弹弓4的斜部41间移动,另外下端的转折部111则在内管2的开槽21间移动,不用顾虑有松脱掉、脱离挡卡或者磨损坏的情况。此外,当伞骨组9及中棒之内、外管2、3收折好以后,外管3上端恰好可以处在套环61内部套孔611的槽部612,使得伞具整体能完全到达定位。形成如图4的完整收、折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具有自动收、折伞结构,以L型连杆的塞体及辅以内管上端套设套环,一方面已明显呈现出区别于一般结构的设计,另一方面在使用伞具时,塞体连杆组L型连杆的转折部,不仅提供更切的收、折动作,更具备最长的使用寿命,并且伞中棒的外管能确实收紧、定位于套环内套孔的槽部,能使收、折后到达最好的稳固定位,并配合伞骨组顶端钢线伞骨的连接,可以使伞面近中心的凹面拉平,形成平滑的圆弧面,减少积水,极方便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狮;吴克兰,未经曾狮;吴克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5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水机内胆
- 下一篇:防尘防毒压缩空气呼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