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液体快速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93206757.3 | 申请日: | 199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2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雪岩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卫生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天津市南开区黄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液体 快速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测量装置,特别是对酒类、药液及化妆品进行测量的装置。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各种液体物品,如酒、药品及化妆品等。由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其精度准确,但投资大,专业化要求高。然而由于液体物品自身的变化,以及受环境、期限的影响,使用前还需要对其质量进行随时、快速测量。
为此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测量仪,从而实现随时、快速测量,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基于二点实现:(1)洁净液体,其电阻值较大,而随着液体中所含离子浓度的增加,其电阻值将变小;(2)作为一种电解液体,其所含离子在一定电场作用下,将产生离子的充储电能过程,即充放电过程,以实现在电场下的重新平衡。根据上述两点,分别对液体中电阻和充放电的电流进行测量。首先测得被测液体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即电阻值,将其作为第一指标值,继而测定一定时间内被测液体中所含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充放电的电流大小,分别作为第二、三指标值;合计与标准液参考值比较,即完成快速测量过程。其结构设计由带显示面板的壳体、按装在壳体内并与面板相连的测量电路和安装在壳体侧面并与测量电路相连的电极组成,使用中电极置于被测液体中作为电路输入,经测量电路由面板显示。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电极(1)设在壳体侧面,一端固定于一盛放被测液体的测量杯(12)底部,另一端与测量电路相连并作为电路输入,显示面板由50微安电流表(2)和测量电路中的各调整旋扭,计时器液品电子表(3)组成,且分别与测量电路相连。测量电路由电阻测量电路和差分比较放大电路组成。
电阻测量电路完成对被测液体中所含离子浓度的测量,即电阻测量。它由电阻R4、RP3、R5组成,其中RP3为满度微调电阻(4),SB2为满度试调按钮(5)。使用前,选择量值挡开关(6)分别与SB2相连。按下SB2,此时电路为短路状态,,被测液体为洁净液体,不含离子,调整RP3,使电流表显示指针为满度,即此时电阻值最大。松开SB2,电路进入待测状态,按下测量按钮SB1(7),指针将指示某一刻度,其阻值大小即为待测液体中所含离子浓度的第一指标值。
完成电阻测量后,此时被测液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充放电过程,为使测量电流结果利于比较,选择时间间隔为30秒钟,测量其电流指针由零到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到最小值的过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作第二、第三指标值。
充放电过程测量采用差分比较放大电路。由电阻R1、R2、R4、RP1、RP2及差分三极管V1、V2组成,RP1、RP2为调零电阻(8)。使用前,将量值挡开关(6)K1-1和K1-2分别与R1、R2相连,K1-5与V1、V2发射极相连。调整调零电阻(8)RP1使电流表指针为零,继续按下SB2,调整RP2再使表针指示为零,如此反复数次,使SB2无论接通或断开,电流表指针始终稳定在零位,即电路在无电流输入时,经调整使电路输出也为零,具体测量时不必再调整RP1、RP2。这时按动SB1即可进行充放电过程测量。按下SB1,电路接通,电流表由零逐渐升至最大,此时记录为第二指标值,然后逐渐降至最小,此时记录即为第三指标值。
将第一、第二、第三指标值与标准液参考值比较即完成测量。为防止被测液体离子种类不同而产生电流方向改变,还设置有极相开关(9)K2-1与K2-2,RP4为满度限流调节电阻(10),R6为电流表的限流电阻(11)。
电极(1)选用白合金制成,以防止在电场作用下电极本身参与而影响测量精度,电极(1)一端与测量电路相连,二块电极板固定于测量杯(12)底部,以保证和被测液体良好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测量技术,用指针式指示,测量灵敏度高,低压直流供电,电路结构简单,实用可靠,维修方便,耗电量少;可广泛用于酒、药液和化妆品的快速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雪岩,未经胡雪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6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