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驱血、止血带无效
申请号: | 93207067.1 | 申请日: | 199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2 |
发明(设计)人: | 翁习生;王跃生;朱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习生;王跃生;朱凌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止血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领域,特别适合各级医院骨科医生在进行肢体手术时使用。
人体四肢血管丰富,解剖结构复杂,而且多为终末性,必须加以保护,一旦受损将引起严重不良后果,为此手术时需达到无 血操作,以便于辨认解剖结构,不致损伤。临床上为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国内外临床骨科医生通用的是先将肢体抬高,然后用一橡皮带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拉紧缠绕,以达到驱血之目的。驱血完毕后,在肢体的近端上用一气囊止血带或扎一橡皮带以阻断血流。这种方法既笨拙,又费时耗力,驱血效果又不理想;而且常在操作过程中损坏手术者无菌手套,以致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消毒灭菌、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从而使广大的骨科医生从繁重的力气活中得到解脱的自动驱血、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原理: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四个气囊,这四个气囊袋的大小,依据人体四肢从远端到近端的不同周径而设计。图1、2中1~3气囊袋为驱血袋,4气囊袋为止血带。1、2气囊袋之间经过单向定压气动阀5及单向气动阀7相通;2、3气囊袋经过单向定压气动阀6相通;3、4气囊袋经过单向开关气动阀8相通;4气囊袋与气压表9相通。而且从远端起每两个气囊袋之间的气动阀的阀值呈梯度递增。1气囊袋末端进气孔与充气泵10相联。4气囊袋与其它气囊袋完全分离,只通过单向开关气动阀8和连接管相连为一体,以便驱血完毕后,移开远侧的驱血袋,而将4气囊袋留于原位,作为止血带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下肢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上肢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3,为图1、2中气囊袋示意图
图4,为图3A=A俯视示意图
图5,为条纹布保护体示意图
图6,为图5B=B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气泵10启动时,气体从图1、2远端进气孔进入气囊袋。当压力达到单向定压气动阀5设定阀值时,单向定压气动阀5会自动打开,气体即进入2气囊袋;当气压达到单向定压气动阀6设定阀值时,单向定压气动阀6会自动打开,气体即进入3、4气囊袋。当4气囊袋的气压表达到所需要的气压时,说明整个气囊袋系统气压循环完毕,气压达到所需要的平衡值。这时关闭单向开关气动阀8,移去充气泵,此时气囊袋3、2即会通过单向气动阀7自动放气,然后将驱血带移开,而将4气囊袋保留原位作为止血带使用。
图5气囊袋采用条纹布作为保护体,形状与人体四肢外形相适应,布套外面装有呢龙褡扣1、2。使用时先排除气囊带内气体,然后将其套入肢体,并把布套上的呢龙褡扣扣紧,从远端进气孔充气,即可利用各气囊袋内的压力梯度变化而驱赶肢体血液向近心端流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消毒灭菌,节时省力,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习生;王跃生;朱凌,未经翁习生;王跃生;朱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70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