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式管道用探伤机托架无效
申请号: | 93207377.8 | 申请日: | 199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森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思文 |
地址: | 121317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管道 探伤 托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装置,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管道用探伤机托架。
射线探伤是检测管子焊缝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射线探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射线发生器用一个简单的支架固定在管子外面,将感光胶片贴在与射线发生器相对的管子另一侧,然后用射线发生器发出射线,使胶片爆光,这样,检测一条焊缝,就要多次调正发生器的位置,同时也要更换多张胶片,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成本也高。另一种方法是把射线发生器放在管子内部,借助一套动力装置在管子里爬行,对每一条焊缝都进行周向爆光,这样的做法一是受管径限制,二是容易被管内异物将射线发生器卡住,同时成本也仍然很高。另外,射线探伤法中射线束与裂纹平面的夹角有关系,当射线束的方向与裂纹平面基本平行时,裂纹的显现将十分清晰,而二者的夹角大于15°时,就很难发现,而现有射线检测法产生射线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很容易造成裂纹的漏检,而裂纹是焊缝中最大最危险的缺陷,焊缝中是不充许出现裂纹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对管子焊缝进行快速、准确、连续探测,并能与摄像系统配合使用的可移动式管道用探伤机托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上端连接有一个弧形的滑道,在滑道上安装有一个可沿滑道移动的带有滚轮的滚轮支架,在支架上还有二个线轮,在每个线轮上都有一根钢丝绳;在支架上还安装有一根蜗杆轴和两个与蜗杆轴啮合的蜗轮,在蜗轮轴上固定有夹板,夹板下端安装有转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使射线束变换角度、检测速度快。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B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支架8,在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弧型滑道10,在滑道上有一个带有滚轮的支架11,在滚轮支架11上可安装用来发出射线的射线发生器1,在支架8上端还通过转轴2安装有滚轮3,滚轮3可在管子外表面纵向移动,使用时在支架下端固接有一个射线接受器9。在支架8上还安装有四个滚轮5,这四个滚轮可沿管子周向滚动。在支架8上还安装有一根蜗杆轴12,与蜗杆轴12啮合的蜗轮13也固定在支架8上,蜗轮轴上固定有夹板14,夹板14下端与轮轴4′固定在一起,当蜗轮13转动时可带动夹板14转动,并通过夹板14和轮轴4′带动轮子4升降,在支架8上还安装有二个线轮6,在每个线轮6上均缠绕有一根钢丝绳7,使用时将钢丝绳另一端绕过待测管子并固定在支架上端,使其将托架与管子固定,将轴12、线轮6的轮轴和轮轴4′分别与相应的电机连接。当需要周向移动时,可使轮子5转动,整套装置就会沿管子外表面周向移动;当需纵向移动时可转动蜗杆轴12,并通过蜗轮13、夹板14和轮轴4′带动轮子4下降,迫使轮子5脱离管子表面,然后即可沿管子纵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森,未经张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7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车加速、省力装置
- 下一篇:活动喉管化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