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热流动气体炒锅无效
申请号: | 93207484.7 | 申请日: | 199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20 |
发明(设计)人: | 童宝林;郭树芪;翟希华;张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宝林 |
主分类号: | A23L1/00 | 分类号: | A23L1/00;A21B1/02;A47J37/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艳春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流动 气体 炒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备食品用的器械。
传统炒锅均为锅体下部受热,锅体热后,被炒物与锅底局部接触,受热不均匀,易局部过火,热损失大,效率低。
为改善被炒物受热条件,一般加油质或固体介质(如砂子)。缺点是加油质介质影响被炒物原有纯味,油腻感强。而加固体介质对食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传统加味炒制品需要将被炒物浸味、干燥、炒制几步进行,效率低、热能消耗大,占用场地大。
为克服原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把加热元件产生的热变成热气流,改善被炒物的受热条件由局部受热变为整体均匀受热。克服了油、固体介质对被炒物的质量影响,即而适用于颗粒状被炒物,又适用糊状原料烘烤物的多功能热流动气体炒锅。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该锅其特征是留有进风孔的外壳中安装的与外壳连接的底板上固定在热风室上的多孔锅体,多孔锅体上端安装与外壳固定的连接套上安装带有入料口、出锅口的锅盖,热风室底座上安装风机。
热风室由热风室上盖,与热风室底座通过接圈螺丝密封连接,连接圈上镶嵌着带有风孔的电热元件支架上安装着电热元件。伞盘形导风罩用螺丝或空心铆钉固定在电热元件支架上。风机用过盈配合固定在热风室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由于采用热风加热被炒物,受热均匀,不产生局部过火。
由于不用加入油质及固体介质能保持被炒物原有纯味,无污染。
由于利用热流动气体加热被炒物,加味食品浸味后不需干透可直接炒制,提高效率,减少场地,降低成本。
膨(爆)炒制品可自动被热风通过出锅口吹出。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颗粒状被炒物通过安装在锅盖2上的入料口1,糊状物通过入料口3进入安装在热风室上的炒锅体5内,启动风机10、电热原件8,风机10将热风室9中的热气体通过多孔锅底进入炒锅5内,在热风的推动下被炒物在锅体5内上下浮动,均匀受热。膨 (爆)物在达到一定温度后膨(爆),膨(爆)后体积增大比重降低,被热风吹出锅外。
热风室9由热风室上盖15通过热风室连接圈13用螺栓与热风室底座12密封连接,中间安装电热元件支架14,电热元件支架14上安装电热元件8,伞盘形导风罩7用螺丝或空心铆钉固定在电热元件支架14上,风机10固定在热风室底座12上,锅体5上口安装连接套4,连接套4与外壳6连接,外壳6的下部安装在可固定热风室底座12的底板11上,其外壳6上端加工进风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宝林,未经童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7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