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益智积木玩具无效
申请号: | 93208493.1 | 申请日: | 199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安吉 |
主分类号: | A63H33/04 | 分类号: | A63H3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先,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益智 积木 玩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益智积木玩具,尤指其具有训练空间思考能力,并且兼具趣味性而吸引各人喜好的益智积木玩具。
积木为自古以来即广受欢迎及喜爱的传统排列组合类玩具,乃因其可启发游戏者的空间排列关系与空间创作概念,为益智类玩具的代表性产品,然而传统的积木玩具由于是提供多数的单一元件供游戏者由小累积到大而排列成一完整的作品,故可供发展的空间较大,任何人均可轻易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不管是佳作或不能为外人道之作品,但对于若干极欲使自己在有限的空间及条件下创作的人士而言,此种发展空间极大的传统积木显然已无法满足其挑战性,又由于传统的拼图游戏亦由于益智意识的抬头而日益盛行,若能结合拼图功能,并在有限空间及条件的情况下作积木的排列组合,将是对玩者的一大考验。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智积木玩具,乃以多个方块体接续为一组,在每一方块体的六个面上着以不同但属同一系列的图案或符号,将各方块体的一特定边依序予以作连续接设而呈可转折,借助多方向的转折而可拼组出多种完整的图案或符号,使玩者可思考空间的排列且增进趣味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益智积木玩具,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方块体的六个面上著以图案或符号,将各方块体的一特定边依序予以作连续接设而呈可转折,借助多方向的转折而可拼组出多种完整的图案或符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功能经配合下列附图予以作进一步的说明后期能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详细的了解,但以下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内。附图中: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各方块体联结方位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实施例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方块体拼组后的另一实施例图。
首先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益智积木玩具,是以八个方块体为一组,分别为第一方块体1、第二方块体2、第三方块体3、第四方块体4、第五方块体5、第六方块体6、第七方块体7及第八方块体8,每一个方块体的各面各以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图案或符号,而以连接体联结于两两方块体的特定边,该连接体可为胶带或其具有适当挠性并抗弯折的材料制成,其联结方式为:第一方块体1的BE边与第二方块体2的BE边联结、第二方块体2的CD边与第三方块体3的CD边联结、第三方块体3的AF边与第四方块体4的AF边联结、第四方块体4的CD边与第五方块体5的CD边联结、第五方块体5的BE边与第六方块体6的BE边联结,第六方块体6的CD边与第七方块体7的CD边联结、第七方块体7的AF边与第八方块体8的DF边联结。借助此形状的连结,可将各方块体的C面均排列在同一平面而使其同一系列的图案或符号组合成完整(如图2所示),且连接处的折痕(如图中虚线所示)恰位于同一直线上,以该折痕为基准线而翻转后则可呈现各方块体的D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3所示),且使折痕位于其中央部位;又以该折痕为基准线再将其后面的方块体向上翻转后则可得到各方块体的A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如图4所示),此时折痕已位于下方的二侧,将其二侧的方块体向下翻折后则可得到各方块体呈直立的形态而别有一番风格的图案或符号(如图5所示);再将图5所示的形态作二侧边的向内翻转后则可得到如图6所示的各方块体的E面均位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且折痕位于中央部位,以此一折痕为基准线将其上半部的方块体向下翻折后则可得到每四个相同图案或符号的方块体的面均位于其同一系列的平面(如图7所示),使具有绝佳趣味性,并能训练玩者的空间思考能力而具益智效果,尤其对于儿童的启发性教育更有其不可抹减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安吉,未经陈安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8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