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震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93209483.X | 申请日: | 199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3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蒋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东生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10007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悬挂系统和其他振动系统的部件,特别是一种避震减振器。
在现有的车辆悬挂系统和其他振动系统中通常采用板弹簧、扭杆和气体弹簧等避震,采用筒式或摇臂式液力减振器减振。这种减振器只有单项减振功能,使车辆悬挂系统和其他振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始终保持取决避震器原始设计的刚度,这种刚度使车辆等在不同工况时或振动衰减缓慢,或刚性撞击增加,不仅使提高车速受到限制,而且使乘员不舒适和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同工况时可改变车辆悬挂系统和其他振动系统刚度的、并同时具有避震、减振功能的避震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外缸、内缸、上、下浮动活塞、上、下弹性元件和带杆活塞。内缸置于外缸内并位于下部,并与外缸之间构成补液腔;上浮动活塞置于外缸内并位于上部;下浮动活塞置于内缸内;上弹性元件置于外缸内并位于外缸顶与上浮动活塞之间;下弹性元件置于内缸内并位于缸底与下浮动活塞之间;带杆活塞置于内缸内并位于上、下浮动活塞之间,且与上、下浮动活塞之间构成上、下减振腔,带杆活塞的活塞上具有与上、下减振腔相通的正、反向减振阀,补液腔与上减振腔之间具有补液阀。
由于具有外缸、内缸、上、下浮动活塞、上、下弹性元件和带杆活塞。内缸置于外缸内并位于下部,并与外缸之间构成补液腔;上浮动活塞置于外缸内并位于上部;下浮动活塞置于内缸内;上弹性元件置于外缸内并位于外缸顶与上浮动活塞之间;下弹性元件置于内缸内并位于缸底与下浮动活塞之间;带杆活塞置于内缸内并位于上、下浮动活塞之间,且与上、下浮动活塞之间构成上、下减振腔,带杆活塞的活塞上具有与上、下减振腔相通的正、反向减振阀,补液腔与上减振腔之间具有补液阀。在正常工况下,活塞杆在正向外力作用下作向上工作行程,杆端活塞上的正向减振阀打开,使上减振腔内油液快速流入下减振腔,当活塞行程至末端时,推动上浮动活塞上移,压缩上弹性元件,阻抗缓冲外力而起到避震作用,上弹性元件受压后,上减振腔容积增大,补液腔中的油液经补液阀快速进入上减振腔;当向上工作行程的外力消失后,在上弹性元件复原弹力作用下,上浮动活塞下移,上减振腔内的油液受压,经补液阀慢速回到补液腔,当上弹性元件恢复到原始状态,活塞杆在避震器复原弹力作用继续下移时,下减振腔内油液经反向减振阀进入上减振腔,起减振作用。
当活塞在反向力作用下时,反向减振阀工作过程相同,工作行程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在反方向上起避震减振作用。
在猛烈冲击外力作用工况,带杆活塞在作向上、下行程时,被压缩端的减振腔内油液由于不能及时通过相应的减振阀快速流出而致该减振腔内油压瞬间增高而压缩相应端的弹性元件,使弹性元件提前参与阻抗缓冲外力,与避震器一起起避震作用,提高了车辆悬挂系统和其他振动系统的刚度。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外缸1、内缸2、上、下浮动活塞3、4,上、下弹性元件5、6和带杆活塞7。内缸2置于外缸1内并位于下部,并与外缸1之间构成补液腔8;上浮动活塞3置于外缸1内并位于上部;下浮动活塞4置于内缸2内;上、下弹性元件5、6为单级螺旋弹簧或硬质弹性材料或惰性气体,亦可为多级螺旋弹簧或硬质弹性材料或惰性气体,上弹性元件5置于外缸1内并位于外缸顶与上浮动活塞3之间;下弹性元件6置于内缸2内并位于内缸底与下浮动活塞4之间;带杆活塞7置于内缸2内并位于上、下浮动活塞3、4之间,且与上、下浮动活塞3、4之间构成上、下减振腔9、10,带杆活塞7的活塞71上具有与上、下减振腔9、10相通的正、反向减振阀11、12,补液腔8与上减振腔9之间具有补液阀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东生,未经蒋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4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模具加工头
- 下一篇:多功能液位控制和机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