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茶炉无效
申请号: | 93209494.5 | 申请日: | 1993-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森;韩国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树森;韩国旺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高效 茶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常压,24小时连续供应开水、蒸饭、洗浴或单独取暖的新型茶炉。
目前,公知的许多茶炉,炉膛为上开口,高温区没有合理利用,有些茶炉,主炉膛和开水箱是方形结构,特别是方形炉膛里的四个燃烧死角炉碴中含碳量太高,造成能源浪费,热效率低。主炉储开水量小,不能连续供应开水。如(赖汉茶炉)。有些茶炉主炉储水箱是尺寸大的、容量虽大了,但是,四个大平面处在水沸腾时严重的振颤,振幅达30mm,大大的超出了钢板耐疲劳强度的极限值,圆型和圆型分段式,存在补冷水时立即降低原有开水温度,多数茶炉还需用电动鼓风机助燃运行,费用较大,停电时不能正常运行,给用户带来许多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本人专利号93206567.8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容水量大,常压,可连续供应开水、蒸饭、洗浴的新型茶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圆桶形主炉膛(12)的上方,设有双锥面圆桶形开水箱(3)和汽水分离器(33)余气回收管(2)并与付炉相联通,主炉体(13)的外圆采用优弧形,利用优弧上的平面和方形付炉体(23)上的平面来相对排列,组成了下返火烟道(24),该下返火烟道内设有烟垢刮垢板(11),并且与圆形主炉膛(12)付炉进烟道口(26)付炉烟道(21)相联通,在付炉烟道(21)内设有受机械扛杆(18)控制的副炉烟道刮垢板(20),使那些近似钢板热阻值400倍的烟垢分别被刮掉,落到卸烟垢抽板(15)上,在排入集灰室(16)。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是由:用气阀(1)、蒸气回收管(2)、开水箱(3)、水位计(4)、水温表(5)、过水管(6)、水咀(7)、主炉出烟口(8)、主炉优弧平面(9)、加煤口(10)、下返烟道刮垢板(11)、主炉膛(12)、主炉体(13)、捅灰口(14)、卸烟垢抽板(15)、集灰室(16)、溢气阀(17)活动扛杆(18),自动补水阀(19)副炉烟道刮垢板(20)副炉烟道(21)补水管(22)副炉体(23)下返火烟道(24)刮垢板导向杆(25)副炉进烟口(26)加强筋(27)排污手口(28)安全管(29),主、副炉间刮垢板拉手(30)烟囱(31)单向阀(32)汽水分离器(33)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作一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优弧形主炉体(13)内设圆形炉膛(12),正常燃烧时火焰直接辐射主炉顶,火焰沿主炉出烟口(8)下行,由主炉优弧上平面(9)和副炉平面组成下返火烟道(24)构成一种火焰下返途中同烧两炉的外壁。当火焰通过副炉进烟口(26)处进入副炉烟道(21)内时,开始经过活动刮垢板(20)曲线上升,经烟囱(31)排出炉外。从而延长了烟气的途径且增加烟气接触副炉的热面积。被预热到较高温度的副炉水,经过水管(6)进入主炉后很快到达沸点。在重力差的作用下,开水被分离到开水箱(3)内储存,开水箱上设有单向阀(32)可使主、副炉间行成冷热水自动循环。用汽蒸气时可关闭溢气阀(17),打开用气阀(1)。万一误操作时,即阀门(17)和(1)同时关闭,汽水经安全管(29)排出炉外,保证绝对安全。关闭阀门(1)打开阀门(17)余汽可经汽水分离器(33)和蒸汽回收管(2)进入副炉水箱为副炉预热。扳动扛杆(18)可以刮掉副炉烟道内的烟垢,使烟垢落到烟垢拉板(15),拉运主、副炉间的刮垢手柄(30)可使主、副炉间两平面的烟垢经副炉进烟口(26)落到烟垢抽板(15)上面在一同抽落入集灰室(16)。开水用量大时,主炉水位下降,副炉给主炉自动补水,随副炉水位的下降,由自动补水阀(19)向副炉自动补水。为提高方形副炉的平面的强度,副炉平面上设在支撑加强筋(2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按常压茶炉各部受力和燃烧情况分别以不同形状和结构,来实现效率高、容积大、受力均匀、钢度强、坚固耐用。例如,主炉体为优弧形、开水箱为圆形,炉膛为圆形、副炉为方形,并在大平面处设有加强筋,开水自动分离到开水箱,开水与予热水自动循环。优弧形的主炉体外壁和方型炉体相对排列,相互利用结构上的平面所组成的下返火烟道使一种火焰同烧两炉外壁。用副炉烟道的刮垢板来控制烟气走向,加大和沿长了烟气与炉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烟氨的排放温度,同时拦截了烟气中的粉尘,减少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树森;韩国旺,未经陈树森;韩国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4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