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罐直线电机推车机无效
申请号: | 93209516.X | 申请日: | 199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13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汝顺;吴志弘;史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部兖州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17/16 | 分类号: | B66B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电机 推车 | ||
本实用新型进罐直线电机推车机,用于矿山罐笼井提升的装卸矿车作业。
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不能进入罐笼内作业,如国内常用的ZT型直线电机推车机,推车机推爪只能推到摇台摇臂处,因而只能进行装罐作业,即只能在罐外有矿车的条件下,将罐外矿车推入罐内,置换出罐内矿车。否则无法直接推出罐内矿车。完成卸罐任务,此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人工用杠杆将矿车顶出罐笼,延长了罐笼装卸矿车时间(亦延长了提升休止时间),增加了工人数量和劳动强度,也增加操作的不安全性。
同时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次级杆间只用一水平销轴联接,使次级杆只能绕水平销轴转动,而在推车机运行方向上全部次级杆则成为一个刚体。这样,由于次级杆各节加工尺寸不可能一致,及推车机轨道铺设的平直度误差随长度增加而增大,使得次级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蹩卡现象,大大增加了运行阻力和能耗。同时,由于销轴的刚性联接。在推车机工作过程中,接头处要频繁地承受巨大的刚性冲击。使用二、三个月后,次级杆上的销轴孔即由园形冲拉变形为椭园形,进而失效,维修频繁。
2、直线电机初级与次级推杆之间的理论设计间隙应保持在2-3mm,而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其次级杆上滚轮的位置相对杆体是固定的,由于各次级杆轮轴孔位置加工的偏差,实际安装中难以保证全达到2-3mm间隙的要求。常常间隙最小处为2mm时,最大间隙已达6~7mm,同时存在各车轮荷载不均匀的情况。偏载轴承磨损较快。
3、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绝大多数都采用钢次级类型,其效率很低。而少数复合次级型,其制造方法或是将铜板铆在钢板上,或是将铜条镶在钢板上的槽中而成,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连接强度不高。易产生连接松动,脱落现象,效果不甚理想。
4、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后缓冲器仅用一块橡胶块作缓冲元件,其反弹力很大,常造成推车机在回程时反弹,停位不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罐直线电机推车机,它可以进罐作业,具有装罐、卸罐、调运列车三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要实现直线电机推车机进罐,必须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摇台承接罐笼时,罐内轨道和固定轨道常常不在同一水平,这样摇臂轨道在与罐内轨道、固定轨道连接处形成转折,因此,次级推杆上的滚轮在通过连接处会陷进间隙,对次级推杆运动产生阻碍,甚至滚轮会被卡住。同时,现有直线电机推车机若其中两相邻次级杆连接处通过轨道转折处时,会在销轴拱起,严重时将影响正常推车。
2、因次级杆要伸入罐内,需设置防止次级推杆掉入井筒的活动挡车器。
3、上摇台时前推爪相对于第一节次级杆和第二节次级杆的接头处位置升高,因而推力的反作用力对第一节次级杆产生的向上翻转力矩加大,因结构限制,第一节次级杆自重产生的力矩一般难以与平衡,第一节次级杆将向上翻转。
本进罐直线电机推车机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为:
1、在操车作业中,摇台搭接在罐笼上。其摇臂倾角在±6°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因而,在固定轨道与摇臂上轨道的衔接处设计了交叉半轨结构。在行车方向上不存在间隙如图2所示(图中仅画出固定轨道与摇臂轨道的关系),摇臂轨道与固定轨道(或罐内轨道)衔接区称为交叉段,其中又分为缺口段b和重合段a,所谓半轨即在重合段内,两轨轨面宽度均为正常轨面宽度W的一半,而车轮宽度大于W,因而可通过缺口段。在两轨端部加工出园弧面R,保证滚轮在摇臂达±6°倾斜时,亦能无跳动地平滑通过重合段。
同时,由于次级杆采用联接组件联接,相邻次级杆间可作六个自由度的相对运动。消除了销轴连接型接头在连接处会拱起的现象。
采取了以上这些措施,使得轨道转折处在行车方向上既不存在间隙,也不存在凸台,避免了滚轮下陷卡住,也避免因接头拱起产生蹩卡,消除了对次级推杆进罐运行的影响。
2、利用摇台与罐笼位置、状态的联锁关系,在摇台处增设一个活动挡车器。该挡车器利用摇台的动力。由连杆机构与摇臂连接,同步动作,保证在罐笼到位,摇臂落下时,挡车器开启,次级推杆才能通过摇台,消除误动作的可能性。
3、前推爪由一个推车面和一个托车面组成。当次级杆上摇台,有发生向上翻转趋势时,托车面与矿车碰头下部接触,利用矿车自重阻止上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部兖州设计研究院,未经煤炭工业部兖州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95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