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钢轧机轧辊驱动联轴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1523.3 | 申请日: | 199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荃;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荃 |
主分类号: | B21B35/14 | 分类号: | B21B3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钢 轧机 轧辊 驱动 联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带钢轧机的轧辊驱动联轴器。
带钢轧机轧辊驱动联轴器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的带钢热轧、冷轧机组,例如我国武钢1700热连轧机、武钢1700冷连轧机、宝钢2050热连轧机、宝钢2030冷连轧机、武钢1250HC冷轧机等,都采用这种联结轧辊端头和传动轴的联轴器,在高速、大功率的条件下完成传递轧制扭矩和实现快速换辊的操作要求。现有技术采用两个驱动楔块和带有退刀槽的螺栓联结方式,回转动平衡性能较差,并有传动间隙存在,使用中会使传动轴发生与转速同频的摆振现象。这种振动的振幅大,有时能引起上、下传动轴干涉,迫使轧辊未能使用到最小直径就提前报废,另外振动冲击过载还造成联结螺栓剪断和驱动楔块脱落在上、下工作辊轴承之间引起轴承严重过载而烧损等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带钢轧机轧辊驱动联轴器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技术,使之达到抑制传动轴摆振、扩大轧辊直径使用范围、提高轧机生产率和降低生产及设备消耗的综合效果。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位置主视图。其中件(1)是轴套,件(2)是双头螺柱,件(3)是楔块,件是(4)轧辊。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其中楔块(3)的开口度参数是t,轧辊(4)的端头直径参数是d。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设计制造轴套(1)、楔块(3)和选择双头螺柱(2),将轴套(1)与轧机传动轴相联,轴套(1)内开四个燕尾槽装配楔块(3),用双头螺柱(2)将楔块(3)与轴套(1)联结,四个楔块组成的方形开口夹住轧辊(1)端部的方头,驱动轧辊转动。
根据轧机尺寸规格和轧辊的端头直径d确定楔块的开口度t,经辊端受力及强度分析得到t与d之间的关系如下:
t=0.5314**d (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最大规格达到d=330mm,t=248mm,最大工作转速900转/分,最大工作扭矩200KNm。
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如下:
(1).轴套:轴套(1)内部与楔块(3)配合,轴套末端是联结万向接轴的法兰。轴套(1)内对称分布四个燕尾槽,设计尾角75°-80°,可防止双头螺柱(2)断裂后楔块(3)从轴套(1)中脱落。
(2).双头螺柱:双头螺柱(2)是联结楔块(3)与轴套(1)的紧固件,采用这种双头螺柱紧固方式可增加联结强度和抗冲击破坏性,防止断裂事故。
(3).楔块:采用四个楔块(3)对称布置,具有较好的回转动平衡性。楔块(3)的平面夹紧轧辊(1)端部方头,楔块(3)的斜面与轴套(1)的滑动配合可依靠弹簧的作用实现换辊时的胀开和自锁。楔块(3)的两个侧面为梯形,设计梯形角75°-80°,与轴套(1)的燕尾槽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回转动平衡性能提高,传动间隙消除,使传动轴摆振振幅下降为原来的20%或更小,可满足工作辊直径使用到最小允许值时上、下传动轴不发生干涉。2.设备运行事故发生率降低,主要为减少了螺栓的断裂和避免了楔块脱落造成的烧损轴承等重大事故。可提高轧机生产率和降低生产及设备消耗。
从技术改造的角度出发,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将现有的轧辊(4)端部加工为“方头”形状,加工尺寸按照公式(1)进行选择,另外加工四个楔块(3)和开四个燕尾槽的轴套(1)取代现用的楔块和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荃,未经杨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1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膨胀预应力锚杆
- 下一篇:两接线端车辆转向电子闪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