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辆防盗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1634.5 | 申请日: | 199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2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07 |
发明(设计)人: | 牛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凤斌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春圃 |
地址: | 45648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防盗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报警装置。
目前,市场上出现有多种报警装置,如红外、超声等报警器,但成本高;也有一些电子报警器,但结构复杂,灵敏度不高。现在,机动车辆常发生被盗现象,特别在农村,发生货车、拖拉机被盗更为严重,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有效、可靠的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的机动车辆防盗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车辆正常行驶时,开关K11——K13接通,当车辆停稳后,接通开关K11——K12,此时,电路不工作,它自动切断连接该发动机点火线路接点K13,这样,在防盗器工作的同时,它将不能使发动机点火线路A工作。K2为一特殊结构的碰撞开关,一钢球位于凹形槽内,凹形槽为一电极,另一电极同凹形槽的间距非常小,钢球位于两电极之间。当安有防盗器的车辆受到某种程度的外力作用时,钢球受到震动,在向凹形槽外弹跳时,碰触到另一电极而接通电路。这时电源电流由IC1放大,通过电容C1,偶合到IC2经功放后传到扬声器,从而发出声响,实现报警目的。电容C11的充放电电流就是可控硅的触发电流,因此,调节电阻R1的阻值和电容C11的容量,即可改变其触发时间的长短。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中所示,接通电源开关K11-K12,此时,电路不工作,当碰撞开关K2接通时,电流由可控硅D的触发极,经K2、R1连到电容C11后,再通过R2通到四声集成块IC1,完成延时线路的起动动作。IC1经电容C1偶合到功放集成块IC2,电容C2、C3、C4、C5、C6、C7、C8、C9、C10及电阻R3、R4、R5,组成IC2的偏置电路,电流信号再经IC2放大后,推动扬声器R发出声响,由于可控硅D的自锁作用,防盗器一直发出声响,直到断开K11-K12为止,除开关和扬声器外,全部线路电子原件用25×38MM铝合金板材封装,环氧树脂密封,整个防盗器外壳为300×150×100MM,用作开关的钥匙孔露出外壳,焊到车辆的侧面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凤斌,未经牛凤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1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