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拒-引结合型防雷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211664.7 申请日: 1993-05-04
公开(公告)号: CN2172534Y 公开(公告)日: 1994-07-20
发明(设计)人: 刘玄毅;关宏策;常树升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电力学院
主分类号: H01T19/04 分类号: H01T19/04
代理公司: 吉林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田长云
地址: 132012 ***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结合 防雷 装置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技术的防雷技术领域,是一种直击雷防护新装置。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直击雷防护装置有避雷针、“多短针”型消雷器和“少长针”型消雷器。

避雷针,是采用畸变雷云与大地间的电场吸引雷击于避雷针上,使其周围的被保护物免遭雷击。实际应用中表明此种防雷技术很有限,对较远处雷云的吸引有时未吸到避雷针上,而吸引到周围被保护物体上,有时还由于避雷针距保护物较近,在雷击避雷针时,发生反击、感应过电压使被保护物遭到雷害等事故,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七十年代美国卡本发明的“多短针”型消雷器由离子化装置、地电流收集装置和二者的连线组成。离子化装置是由成千上万支几厘米长的金属尖针均匀地安置在几平方米的水平面或锥形面等各种形状的面上组成。安装在几百至几千英尺的消雷塔上。地电流收集装置是埋在地下的金属导体、将被保护物与消雷塔相连的网络。

消雷器的基本理论是“电荷中和论”。在雷云与大地的电场作用下,消雷器离子化装置的金属针尖端的空气被电离,使空气中具有与雷云异号的电荷;地电流收集装置又将被保护物上感应的与雷云异号的电荷送到消雷器离子化装置的金属针尖端,放射到空气中;这两种与雷云异号的电荷,在雷云与大地电场作用下和风的作用下,向雷云运动,直到与雷云电荷中和,使雷云电荷及雷云对大地电场消失,从而消除了雷击。

“多短针”型消雷器在雷云作用下的消散电流计算、模拟实验及实测结果,均为微安级,故其提供的与雷云异号电荷的数量太少,并且这些电荷很难运动到上千米的高度将雷云电荷中和掉,很难使雷云对地电场减弱到不发生雷击,所以“多短针”型消雷器在试用中多次遭受雷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该型消雷器不能消除雷击。

武汉水电学院申报的国家专利申请号为902027069为半导体“少长针”型消雷器。其结构是由10-19根玻璃钢环氧棒上涂半导体漆消雷针,直径为2-10cm,每根长度2-10m,阻值为10-100KΩ,针的顶部还有4根长20-40cm的铜针分叉。其分布方式为垂直向上一根与这垂直向上一根成30°角并在3-6个方向各一根,与垂直向上一根成60°角,并在3-6方向各一根,与垂直一根成90°角,即水平面并在3-6个方向各成一根。消雷针按这样组合后构成为消雷器头,将该消雷器头,安装在40-70m高的金属塔或建筑物顶部构成消雷器,半导体消雷针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迎面先导而避免上行雷击并为消雷器遭雷击时限制雷电流。“少长针”型消雷器的基本理论仍是“电荷中和论”故消雷器必须提供必要数量的与雷云异号的电荷。计算和实验都表明消雷器越高、消散电流越多,因此得出了消雷器能否消雷其高度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一般情况下,消雷器安装高度宜在60m以上,不能低于40m。人为规定其保护范围不小于消雷器安装高度的5倍。

“少长针”型半导体消雷器在试用中也几次遭受雷击,实践证明,采用“电荷中和论”所制造的消雷器都不能可靠地防止雷击,这就是现有消雷器技术的致命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电荷屏蔽论”的原理,采用拒雷和引雷两种相结合的装置,使被保护物可靠地防止雷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拒雷器:是由金属塔和多层分布的多支拒雷针组成。在一个金属塔上,顶端为A层(第一层)见附图1及a向视图(a),1支主拒雷针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地面呈放射状,每隔45°安装一支共8支,与主拒雷针成45°均匀安装6支拒雷针,A层共15支拒雷针。

从顶端起,每下降8米处安装一层拒雷针,即B层(第二层)、C层(第三层)、D层(第四层)见附图b、c、d向视图(b)(c)(d)每层拒雷针均平行于地面呈放射状分布,两拒雷针之间平面夹角为45°,均匀安装8支。

拒雷针既要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又要减轻重量,为此设计成2-4段呈梯形状,串接而成,每段之间用螺纹连接,其尖端锥角小于20°,每支拒雷针长度为1、5-5m。

每层拒雷针均安装在一个固定底座上,如:OA、OB、OC、OD底座A拒雷针为金属导体。

拒雷器高度一般为35-60m,其保护范围为拒雷器高度的2-8倍。金属塔的基础埋于地下,对接地电阻无特殊要求,不需人工接地装置。

拒雷器上的拒雷针,除必须安装A层外,还可只安装A层、B层、或A层、B层、C层、或A-D层。

根据防雷保护区设计的需要拒雷器安装1座至多座。

二、引雷器:是由杆塔和不同形状的引雷针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学院,未经东北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1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