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洁便挂盖杯无效
申请号: | 93212041.5 | 申请日: | 199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治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洁便挂盖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饮水杯。
现有磁化杯、保温杯等各种杯的杯盖构造较简单,使用中掀开杯盖时会有些凝结水从杯盖内流出滴在桌面上或怕湿是东西上;把杯盖扣放在桌面上不但会再次弄湿桌面,还会使杯盖下部边沿沾上脏物,盖杯盖时只要沾着脏水的杯盖下部边沿一碰上杯口,这脏水就会流入杯中。把杯盖仰放在桌面上杯盖要占块地方,而且还有把杯盖碰掉在地上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鉴于上述各种杯在构造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很容易把杯盖立着扣挂在杯体上,既能从根本上减少通过杯盖把杯内饮水弄脏的可能性,又能把从杯盖内流出的凝结水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饮水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结构设计而实现的:在杯体上部设一横断面为长圆形的挂钩,在杯盖侧壁上设一形状也为长圆形,但比挂钩的横断面略大的挂孔,以使杯盖挂在挂钩上不会以挂钩为轴左右摆动。杯盖的顶衬由顶衬圆锥形部分、顶衬环形槽、顶衬边缘这三部分构成,顶衬的特殊构造能使附着其上的凝结水随产生随滴入杯中。把杯盖立着扣挂在杯体上后,还附着在顶衬上的凝结水逐渐流到并积存在这时环形槽的最低部位,把杯盖从挂钩上摘下并平盖在杯上时,环形槽积水的部位又回到原位成为最高部位,环形槽内的积水顺槽向较低的一边流,经最低处的漏水孔流入杯中。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杯盖平盖在杯上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杯盖立着扣挂在杯体上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杯盖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杯盖顶衬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各部分在整体平面上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C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1、杯盖侧壁 2、挂孔 3、工字形卡托 4、顶衬环形槽 5、顶衬圆锥形部分 6、顶衬边缘 7、漏水孔 8、挂钩 9、杯胆 10、杯胆箍 11、杯把 12、杯盖内扣 13、杯胆箍外扣 14、杯盖顶壁 15、凝结水
如图1和图4所示,杯盖的顶衬由顶衬圆锥形部分5、顶衬环形槽4和顶衬边缘6这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用无毒无味的塑料注塑而成。顶衬环形槽4有坡度,其靠挂钩6一边的槽底高于靠挂孔2一边的槽底,槽底的最低处有一漏水孔7。为使杯盖内壁和顶衬边缘6的表面上少产生凝结水,在杯盖平盖在杯上时,顶衬环形槽4的外侧槽壁在杯口处要与杯胆9的内壁相接触,杯盖顶衬要象保温瓶塞盖在保温瓶口上那样把杯口盖严,但又不能把顶衬紧紧塞入杯口,以尽可能把饱和热气封闭在顶衬以下。整个顶衬除环形槽4的外侧槽壁在杯口处与杯胆9内壁接触的那部分接触面和顶衬圆锥形部分5朝杯盖顶壁14的那一面,以及顶衬边缘6的上下两个面是光滑的表面外,其余部分的表面上都是断面形状为锯齿形的细密条纹,这细密条纹的方向在杯盖平盖在杯上时都是从高到低的方向。图8所示是图4中顶衬环形槽4外侧槽壁C-C剖面的放大示意图。这样,在整个顶衬的绝大部分表面上,凝结水就不会蓄积成大水珠,而是随产生随顺着细密条纹流向低处,经顶衬圆锥形部分5的下端和顶衬环形槽4最低处的漏水孔7滴入杯中。为在把杯盖挂在杯体上之前将顶衬上附着的凝结水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掀开杯盖前手拿杯盖轻轻做一两个向下扣拍动作,掀开杯盖并把其立着扣挂在杯体上后,顶衬圆锥形部分5上和顶衬环形槽内侧槽壁上附着的凝结水都逐渐流向并积存在顶衬环形槽4的最低部位,如图2所示,由于顶衬环形槽4的内侧槽壁是向外侧槽壁倾斜的,所以这时顶衬环形槽4内侧槽壁朝顶衬中心的一面上附着的凝结水也逐渐流向并积存在顶衬环形槽4的最低部位,顶衬环形槽4的这个最低部位在杯盖平盖在杯上时是顶衬环形槽4的最高部位,当摘下杯盖并把其平盖在杯上时,顶衬环形槽4积存凝结水15的部位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成为最高部位,积存的凝结水顺槽流向低处经漏水孔7流入杯中。
能从杯盖内流出的凝结水,是在整个杯盖的内壁上和顶衬环形槽4的外侧槽壁朝外的一面上以及顶衬边缘6的上下两面上产生的,其总量很少,既使多到能从杯盖内流出来的程度,也只是杯盖内所产生的全部凝结水中的很少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治,未经李国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