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灭火单元无效
申请号: | 93212045.8 | 申请日: | 199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易世雄;肖继新;徐志刚;刘国乾;陈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光电工厂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A62C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灭火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装置,特别是自动气体灭火单元。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无管网自动气体灭火装置,大都采用易熔合金或玻璃球热敏元件作为灭火器释放机构并兼作火警探测器,如是40升以上的灭火器则采用电磁阀预开启和高压气瓶二次开启的气体释放方式。这些装置存在有如下缺点:
1、火警探测是单参数取样,没有火警预报功能;
2、作为火警探测和灭火器释放机构的易熔合金或玻璃球热敏元件均属于物理量定性选择,其所用材料的先天特征和制作工艺限制该参数选择的精确度和可控性,因此,漏动作和误动作的几率较高,这样,有时使灭火剂不必要地被释放或延误最佳灭火时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0升以上采用电磁阀预开启和高压气瓶二次开启的灭火器适用于100立方米以上的空间,只能采用全淹没消防灭火方式,但要与报警控制联接,其工程安装复杂,并要经常检查高压气瓶的泄漏情况,及时填充高压气,才能保证释放动作的可靠性,因此比较复杂,麻烦;
4、信号转出接点少,不能形成网络;
5、有的灭火器产品功能简单、机械驱动装置的加工复杂,气瓶必须改装后才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气体灭火单元,该灭火单元功能全,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气瓶不需改装即可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本灭火单元具有主机机箱、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电子感温火灾探测器、单区单路火灾报警控制器、卤代烷灭火钢瓶、由还具有由螺旋压力及运动导向机构、气瓶把手、齿轮减速箱组成的机械驱动器和钢瓶底部紧固及高低调整机构,所说的螺旋压力及运动导向机构由防尘盖、调节轮、压盖、螺杆、滑动螺母、压板、导套和支承托盘组成,钢瓶把手放置于支承托盘和压板之间,气体钢瓶固定于底部托盘和钢瓶把手之间。在齿轮箱中并排设有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直流电机同轴,被动齿轮与螺杆同轴,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处于同一水平,形成平面齿轮机构一级减速,导套直径方向开有“一”字形导向槽,该滑动螺母断面是T形,导套设于齿轮箱之上,该滑动螺母与压板固定在一起并嵌于导套的导向槽中,所说的灭火钢瓶底部紧固及高低调整机构由螺母、短螺杆、托盘、固定销2个、移动销和调节螺栓组成,与托盘固定在一起的短螺杆和与机架固定在一起的螺母处于托盘下侧中央,托盘位于灭火钢瓶之下,在该托盘上设有二个固定销和一个移动销,三个销子均匀分布在托盘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灭火单元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机械驱动器的放大图;
附图3是机械驱动器原理图;
附图4是本灭火器钢瓶底部的底视图;
附图5是附图3的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自动灭火单元,由主机机箱、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电子感温火灾探测器、单区单路火灾报警控制器、机械驱动器、卤代烷灭火钢瓶以及备用电池(在机箱内、未画出)组成,所说的单区单路火灾报警控制器由离子感烟火灾探测感应电压比较电路、电子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应电压比较电路以及声、光警报电路、延时电路、火灾时间记录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组成,还有电压欠、过压、火灾探测器故障提示电路等。该单区单路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的安放位置处于本灭火单元上部,如附图1所示,其中,最上部设有接线端子(13),可接烟感探头、温感探头、探头电源线等,在右侧有声报警器(21)、急停指示灯(20)、电源指示灯(19)、急停键(17)、电源开关(18);在中部有光报警灯(23)、手动键(14)、消音键(15)、复位键(16)和自检键(36);左侧有计时钟(24)、计时钟调整按钮(25)、温感指示灯(26),烟感指示灯(27)、备用指示灯(28)、延时指示灯(29)、限位指示灯(30)、手动指示灯(31)、烟感故障指示灯(32)、温感故障指示灯(33)、过压指示灯(34)和欠压指示灯(35)。由于这些电子装置以及电路是本行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关于本灭火单元的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电子感温火灾探测器,单区单路火灾报警控制器以及各种电路及其组合均不在此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光电工厂,未经北京东光电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