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无效
申请号: | 93212534.4 | 申请日: | 199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04 |
发明(设计)人: | 金震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空气 具保 护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特别是涉及包覆于空气浮具的外部,防止波浪和鸟类等损伤空气浮具的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
一般,在养殖裙带菜、海苔、海带等海藻类的情况下,在养殖牡蛎、海鞘等鱼类和贝类的情况下,以及在网箱养殖海水鱼或淡水鱼的情况下,为了使网等漂浮在设定的位置上,需要在水面上设置浮具。
如上所述,由于以往的浮具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发泡成形后的成形体制成,所以存在的问题是容易受到鸟类等的损伤,不仅缩短使用寿命,而且这些破损的浮具还会污染周围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以前有人提出如图1所示的方案,即在内部充满空气的空气浮具10外表面包覆网状的网体11,将绳索13与上述网体11的下部连接,在绳索13上附着许多养殖物12。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空气浮具10是用网状的网体11包覆,仍然容易因波浪和鸟类等的伤害而损坏,不仅不能长期保持空气浮具的功能,而且因网体11曝露在紫外线的光照下而易受损伤,所以使用寿命缩短。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该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是将保护罩内装入内部可充满空气的空气浮具,由此可防止波浪和鸟类等对其损害,同时可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内可装入空气浮具,该空气浮具可通过向内部充入空气而膨胀,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罩主体,由其外层皮和内层皮层合而成;
翼片,其在上述罩主体的外侧上沿纵长方向、相互以设定的间隔被突起设置多个,其内部形成可穿入绳索的穿入部;
开口部,其被设置在上述罩主体的一侧面上,应可装入空气浮具;
通孔,被设置于上述开口部的上方,空气浮具的空气注入口位于该通孔的位置;
由此可充分抵御波浪、鸟类及紫外线的侵害,进一步地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从主罩体1的一侧面上形成的开口部6内,装入尚未注入空气的空气浮具10,然后使空气浮具10的空气注入口10a位于通孔5内,再将绳索13等穿入穿入部3内。
其次,用图中未表示的气泵装置,向位于通孔5内的空气浮具10的空气注入口10a内充入空气,这时空气浮具10因空气压力增大而膨胀,使空气浮具10的外周面与罩主体1的内层皮1b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此时,由于设置有与开口部6垂直的多条加强带,所以:即使空气浮具10膨胀,开口部6可以张开,但不会损坏。因此,可以使罩主体1不变形,一直保持着设定的形状。
另外,上述罩主体1的外层皮1a是由尼龙系纤维制成,该外层皮1a的内表面覆盖着树脂制的内层皮1b,因此不会受到紫外线等的损伤,对于波浪和鸟类等的侵害也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可长期地延长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由于是层合成外层皮和内层皮的双层结构,对于来自波浪、鸟类及紫外线的侵害有足够承受能力,从而不仅可以更加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利用多条加强带来防止空气浮具膨胀时的过度变形,使其保持设定的形状,是极为实用的实用新型。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用空气浮具保护罩的总体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沿Ⅰ-Ⅰ线截取的纵剖面图。
图5是图2中沿Ⅱ-Ⅱ线截取的纵剖面图。
其中,1-罩主体;1a-外层皮 1b-内层皮;
4-加强带;5-通孔 6-开口部;
10-空气浮具;10a-空气注入口。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图2至图5中,符号1是内部容纳空气浮具10的罩主体,罩主体1具有尼龙系纤维制成的外层皮1a,最好在外层皮1a的内表面覆盖聚乙烯系树脂的内层皮1b。
在上述罩主体1的外部突起设置有多个翼片2。在翼片2的内部形成穿入绳索13等用的沿纵长方向的孔状穿入部3。而且,在罩主体1的一个侧面(图2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通孔5,向空气浮具10内注入空气用的空气注入口10a位于通孔5的位置,在通孔5的下方设置有将空气浮具10装入罩主体1内用的开口部6。
另外,在通孔5的两侧设置有多条与开口部6相垂直的加强带4。当空气注入空气浮具10内而膨胀时,加强带4可防止开口部6受损伤。
在以上的说明中,是就在开口部6的上方设置通孔6,空气浮具10的空气注入口10a位于通孔5的位置这样一个例子来叙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即使在设有开口部6的相对一侧表面上开设通孔5,当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韩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