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原式电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2597.2 | 申请日: | 199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8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原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原琦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75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原式 电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静电效应从气体中分离散颗粒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干式电除尘器。
目前使用最多的电除尘器是普通板卧式电除尘器,其结构是以沉尘极和由电晕线单独排列构成的电晕极相配置,组成高压除尘电场通道,再配以机壳、振打机构、灰斗与排灰机构等部分组成电除尘器。其使用存在的问题是,只有当烟气流速在0.4-1米/秒之间运行时,才能获得较好的除尘效果,且进口烟气含尘浓度的允许范围较小,在50-60克/米3之间,使用局限性较大。现有原式电除尘器是由鱼骨状芒刺电晕线、辅助电极和管帏式沉尘极配合构成高压除尘电场通道,其使用时的烟气流速也只能在0.68-1.17米/秒之间,不能再行提高,否则就会降低除尘效果。而且其管帏式沉尘极的制作难度及成本也较高,芒刺电晕线中的芒刺刚度差,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前题下,可提高烟气流速和烟气含尘浓度的允许值的电除尘器新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保持现有电除尘器中的机壳、振打机构、灰斗与排灰机构等部分不变,将由电晕极、沉尘极组成的除尘电场通道设计成其中的电晕极由电晕线和辅助电极间隔排布的形式,沉尘极由型板拼装而成。这样,烟气在通过电晕线与沉尘极相对构成的电场时,使烟尘荷电;通过在辅助电极与沉尘极相对构成的电场时,带电尘粒吸附于沉尘极,通过振打机构使灰尘集中到灰斗并通过排灰机构排出机壳外。由于本电除尘器是以荷电、除尘,再荷电、再除尘这样一个多次反复的除尘方式工作,因此使得除尘效果提高,在保持原有除尘效果的情况下,可提高烟气进口速度,而且采用型板式沉尘极也有效地阻止了由于烟气速度提高而将已集灰尘再次吹起的情况发生。由于本结构既具有一定的板式结构,又有一定的原式结构,故取名为板原式电除尘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尘电场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电晕线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沉尘极截面形状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电除尘器的除尘电场通道由电晕极和沉尘极构成,电晕极由电晕线1和辅助电极2间隔排布构成,沉尘极3由型板拼装而成。电晕线1为X型管状芒刺电晕线,参看图2、图3,X型管状芒刺电晕线是在一金属管体4上间隔排布两横向穿过管径的放电针5、6,两排放电针的锐角夹角α在10°-80°之间为宜。放电针可采用φ3-5毫米的金属线材,金属管体4可采用外径φ20毫米以上的金属管材。每一根放电针均贯穿于金属管的管径,在两端头形成了两个放电点,在整个金属管体4上由互成α夹角的两排放电针形成截面为X状的四排放电点。放电针与管体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原琦,未经马原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微进给及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血疗输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