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污染监测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2873.4 | 申请日: | 199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万昌;王元为;杜藏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衡水商用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污染 监测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有害气体监视装置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但目前所见这种监视报警装置多为专用器件或防止突发灾害用的装置,例如安装于抽油烟气机具上的自动启动装置以及煤气报警器等,它们均只能监测有害气体是否达到一个确定的阀值(危险值),无法显示有害气体在达到危险值之前空气被污染的状况,例如,对于居室环境,主人更需要的是了解室内空气质量而不是避免中毒,以便及时采取换气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能显示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等级的监测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由气敏元件为传感器的包括被测量阀值报警电路的报警器中还设有一个被测量浓度等级测监电路,该电路由多级平行设置的电压比较电路组成,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共接报警器的传感电压输出端,另一个给定值输入端分别与一个电压多级分压电路的各分压输出端连接,每一个电压比较电路输出端分别设有发光管电路。
电路工作时,传感电压输出除了加到报警电路作阀值报警外,还分别加到多个电压比较器上,每个比较器具有不同的给定值设定,从而使被测量在达到阀值之前可以得到不同等级的浓度显示,让人及时了解所处环境的优劣。此外这种产品与普通有害气体报警器相比,成本增加微不足道,但实用性、趣味性则更强。
下面就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图1为电路框图。
图2为电路原理图。
图3为产品外形图。
图1中电源1、传感及前置放大器2和报警电路3为报警器通用电路,多级分压电路4和气体浓度等级监测电路5为本实用新型新增功能电路,其中多级分压电路4从电源输出中取出不同电压作为电压设定值,输入等级监测电路5的各个比较器设定值输入端,而取自传感及前置放大器2的输出电压加到等级监测电路5中各比较器的另一输入端,从而实现分级显示。
图2为一个实用电路,图中电源部份提供A和B两个直流输出,其中直流B经稳压器IC1处理,向气敏元件QM、前置放大器IC2a、IC2b的输入端等提供高品质电源,直流A则提供一般直流供应。气敏元件QM和两级放大元件IC2a、IC2b组成前置级,以提供电压信号输出C,气敏头QM输出加至放大器IC2a的同相输入端,IC2a的输出再加到IC2b的同相端,作两级同相输入比例放大,调节电位器W1可改变输出电压值,即作为报警阀值控制,电位器W2则作为“零点”调整用。电压比较器IC3a、IC3b、IC3c和IC3d与发光管2VD1、2VD2、2VD3和2VD4等组成等级浓度监测电路,它们的同相输入端与信号电压输出C连接,它们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分压电路的一个电压输出端连接,这个分压电路由电阻R1、R2、R3、R4、R5和R6串联后接在直流A的供电回路中。比较器的输出端各连接一个发光管2VD1、2VD2、2VD3、2VD4,当比较器的同相端电压超过反相端设定值时,该级输出高电平,发光管发光。
比较器IC2c和音乐集成电路IC4、三极管BG及喇叭Y构成常规报警电路,其中发光管2VD5作阀值显示。本电路还利用一个剩余运放管IC2d作传感器QM监测器,该运放管的同相输入端与气敏头QM加热器电路中二极管1VD的正极端连接,反相输入端输入一个设定电压,当气敏头QM正常工作时,IC2d输出高电平,发光管2VD6发光,当气敏头QM加热器烧断时,该IC2同相输入端,电压为零,输出为低电平,2VD6不亮。本实施例中IC2a-IC2b,IC2c和IC2a为一个集成元件,IC3a、IC3b、IC3c和IC3a为另一个集成电路,它们的VDD与直流A连接。
比较器IC2c的输出端还可以与一个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以控制排风扇等电器。
图3是产品外形,盒体11上设有显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红色发光管12和气敏头状态指示发光管13,还设有电源开关14,气体进出口15和喇叭发声通道16。该产品不但实用性强,而且也可成为一种工艺装饰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衡水商用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河北衡水商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2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