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无效
申请号: | 93213268.5 | 申请日: | 199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纯;杨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鑫豫科技实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F24B1/1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水煤气 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煤生活用炉,特别是烧混煤生活用炉。
目前,公知的烧煤生活用炉,是用型煤或混煤。它的燃烧方式是煤直接燃烧,但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热效率低、封火后再次起动燃烧慢,使用烟煤还会因燃烧不完全冒烟污染环境,给日常生活用炉带来很多不便,这是当前及于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它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能连接暖气装置和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炉身外筒、耐火炉腔、喷火盘上方的燃烧室体、耐火炉腔下炉排、托盘、灰池隔圈和炉底组成。其特征是:耐火炉腔内案靠填料筒装有水气化器,耐火炉腔上端喷火盘外圈下部装有采暖水套总成,第一次进风由控风器送入灰池隔圈内,二次进风经控风器板控制,通过控风器送入喷火盘外圈,再由喷火盘送进燃烧室体,三次进同乃由控风器板控制,通过控风器直接送入燃烧室体。水汽化器是由外水盒经软水管连接进水细管到进水粗管,再与汽化器壳接通,,汽化器壳接有出汽管。采暖水套总成由小内圈、上盖、隔圈、大内圈、外圈和底圈构成,上端接出水管,下端接进水主管、弯头和进水平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内部安装了水汽化器和控风器,水汽化器产生的水蒸汽与煤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其它碳氧化合物,共同燃烧再由控风器的作用,使炉火热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燃烧一半以上,解决了废气排放的严重污染,并且还可带暖气采暖,烧水洗脸。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之体图。
图2是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俯视图。
图3是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左视图。
图4是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水汽化器视图。
图5是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采暖水套总成三视图。
图中1、温水箱 2、炉面板 3、喷火盘上盖 4、喷火盘 5、喷火盘外圈 6、二三次风圈体 7、采暖水套总成 8、保温硅石粉 9、耐火炉腔 10、填料筒 11、水汽化器 12、炉身外筒 13、炉排 14、软水管 15、托盘 16、控风器 17、控风板 18、灰池隔圈 19、保温硅石 20、底 21、底脚 22、燃烧室体 23、扒灰门 24、水龙头 25、连接螺杆 26、弯头 27、水管 28、外水盒 29、活接头 30、进水细管 31、进水粗管 32、汽化器壳 33、出汽管 34、出水管 35、小内圈 36、上盖 37、隔圈 38、大内圈 39、外圈 40、底圈 41、进水主管 42、弯头 43、进水平管。
在图1中,炉身外套12顶部炉面板2其下燃烧室体22,燃烧室体22下面仪次装有喷火盘上盖3、喷火盘4、喷火盘外圈5、和二、三次风圈体6、紧挨着风圈体6的是采暖水套总成7、总成7接有进出水管27与温水箱(1)连接,炉中间是耐火炉腔9,炉腔9外层有填料筒10、保温硅石粉8、炉腔下部装有炉排13、托盘15、再下面就是灰池隔圈18,隔圈18外层是保温硅石19,炉最下层底20和底脚21,控风器17是由外不盒28接软水管14和控风器板16组成,耐火炉腔9内装有水气化器11,炉正面设有扒灰门23。
在图2中温水箱1旁边装有水龙头24,炉面板2四角有连接螺杆25,控风器板16外侧控风器17口接鼓风机。在图3中有两个活接头29。
新型多功能水煤气发生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煤加入炉腔内,使它在高温缺氧条件下产生气化,再将产生的煤气放入燃烧室燃烧,煤放入炉腔炉排上,厚度保持在200mm以上,燃烧时所需的一次空气由炉排下方送入,靠近炉排的煤遇到一次风着火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使靠近炉排煤层温度达到很高,由下到上空气越来越少,燃烧越来越不充分,通过炉体内的水汽化器将额定的水蒸汽送入炉排的炽热煤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碳氢化合物,通过喷口进入燃烧室,在二、三次风的作用下进行工作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鑫豫科技实业公司,未经北京鑫豫科技实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3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