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冷起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3632.X | 申请日: | 199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元;焦建军;蒋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祥元;焦建军 |
主分类号: | F02N17/02 | 分类号: | F02N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起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燃机冷起动器装置。
在寒冷的节季里,各种机动车辆都往往不易发动,这是由于低温使汽油挥发性下降,不易燃烧。而市场上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冷起动器,要求安装在化油器喉管与发动机分歧管之间。该冷起动器采取在圆孔壁四周设置若干块PTC发热块的方法,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和雾化汽油进行加热。由于PTC是通过导电片散热,所以散热效果欠佳。而且空气和雾化汽油通过加热部位的速度很快,使空气和雾化汽油未能充分升温,便进入发动机,冷起动效果差,汽油燃烧不充分,易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它被嵌夹在化油器喉管与发动机分歧管之间,因此不易安装。须将化油管抬高,甚至有时不得不改变化油管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设置在发动机分歧管内,预热效果好的内燃机冷起动器。解决原有冷起动器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Z形长臂支架(7)、(8),将其一端通过固定板(6)(见附图1)固定于化油器喉管与发动机分歧管之间,另一端深插入发动机分歧管内,与预热部分(9)连接(见附图3)。利用预热部分散热体表面的散热柱(5),对经发动机分歧管进入的混合气进行充分预热。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 为附图1的A-A示图。
附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情况示意图。
其中:1、预热部分的底座 2、发热体 3、散热体
4、铆钉 5、散热体表面的散热柱 6、固定板
7、Z形长臂支架 8、Z形长臂支架
9、预热部分 10、化油器
11、发动机分歧管 12、进气口。
如附图2所示,在底座(1)上依次设置发热体(2)和散热体(3),散热体(3)的表面上设有20个以上的散热柱(5),位于中间部分的散热柱稍高些,四周的散热柱底些。散热体(3)与固定板(6)之间由两根Z形长臂支架(7)和(8)连接。底座(1)、发热体(2)、散热体(3)和Z形长臂支架这四个部件用铆钉(4)固定连接,铆钉(4)上套有绝缘套。Z形长臂支架(7)和(8)还起导电作用:Z形长臂支架(7)与电正极相通,Z形长臂支架(8)与电负极相通。支架(7)和(8)都直接与散热体(3)接触,但与铆钉之间垫有绝缘片。上述的底座(1),散热体(3),散热柱(5),Z形长臂支架(7)、(8)都可采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固定板(6)可采用胶木、塑料等耐高温绝缘材料制成,发热体(2)可采用PTC半导体陶瓷片构成。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安置在汽车发动机分歧管(11)内,其固定板固定在汽车化油器喉管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散热体的散热柱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使散热体周围的温度较高,又由于散热柱的形状及中心高四周低的特殊排列形式,使得进入该区的空气和雾化汽油能产生一个旋转气流,增加了它的逗留时间,使空气和雾化汽油得到充分加热,促进了雾化汽油地进一步雾化,有利于发动机快速起动,和汽油的充分燃烧,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预热部分被悬挂于发动机分歧管内,因此只需适当调整Z形长臂支架的长度和预热部分的形状和面积便可方便地挂于各种发动机分歧管内,为各式机动车服务,而无需改变化油器等部件的形状和结构。
本实用新型起动可靠、省油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适于各种汽车发动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祥元;焦建军,未经陈祥元;焦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3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