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布条包芯编织带无效
申请号: | 93213749.0 | 申请日: | 199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7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国荣 |
主分类号: | D04C1/02 | 分类号: | D04C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7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条 编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条包裹芯材的编织带,属于工艺草编的材料技术。布条包芯带可用于编织各种帽、袋、包、垫、挂片等类物品。
采用织物包裹芯材的包芯带,与利用天然的麻、草、棉、丝或人造丝、塑料薄膜等编织各种帽、袋、包等工艺草编相比,具有耐洗、耐搓、耐揉,弹性好,不易褪色等特点。但已有用于编织的包芯带是在芯材的外面采用织网的技术织出包带,其织成的包带比较疏松,呈一定的“网眼”状,不稠密。而在工艺草编(如帽顶、帽檐、垫片等)的编织过程中一般从中心开始,逐渐向外拓展,在向外拓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添加编织料,可是这种添料又须将其一根长线或丝或带对折后添入,由于对折后的包芯带其内侧受压缩,而外侧受扩张,扩张后的网眼就明显增大,因此,往往外露出芯材来,从而影响了外观的质量效果。另一方面是草编物品的边缘,一般多需剪除毛边,再衬上包边,而已有编织的包芯带的芯材一般为圆形,而且截面积小,很容易刺破包边布,伸到外面,人们在使用时,经常刺到手上或其他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由布条包裹芯材的编织带。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由芯材和芯材外的包芯织物所组成,其所谓芯材外的包芯织物是狭长的布条或塑料薄膜条(织成塑料袋或帽),布条或塑料薄膜条通过缝纫或粘合的方法包在芯材的外面。
本实用新型的布条包芯编织带,其所谓的芯材截断的端面是“8”字形(中部薄便于缝纫)或哑铃形或长方形(适于粘合包芯)或圆形(多为双芯),并可用其它多边形,但最好是“8”字形或长方形,不仅加工容易,而且制成的编织带的端面呈扁形。
本实用新型的布条包芯编织带,其制成布条的材料可由棉或丝或真丝或缎或麻或人造丝或混纺纤维等原料。
本实用新型的布条包芯编织带,其采用包芯缝纫的缝线是人造丝线或棉线或丝线或尼龙线或的确凉线等。
本实用新型的布条包芯编织带,由布条或塑料薄膜条包在芯材外面,并通过缝纫或粘合的方法制成,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仅耐洗、耐搓、耐揉、弹性好,同时具有在添草的对折外侧不露芯,而且制成的芯材端面为“8”字形或长方形的扁带,截面积大,修剪后的毛边不会刺破包边布,避免刺手或人体其他部位。
图1是布条包芯编织带的芯材为“8”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布条包芯编织带的芯材为双芯线示意图;
图3是布条包芯编织带的“8”字形芯材由缝纫方法加工端面图;
图4是布条包芯编织带的长方形芯材由粘合方法加工端面图;
图5是布条包芯编织带的哑铃形芯材图。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布条包芯编织带,为草编工艺提供一类新型的材料。首先选用塑料或尼龙或麻或丝或棉等材料制成芯材,如用塑料或尼龙拉制芯材,其端面可制成“8”字形3或哑铃形7或长方形5或圆形4等各种形状,在芯材的外面包着布1或塑料薄膜,布可由丝、真丝、缎、棉、麻、人造纤维、混纺纤维等织成布条,或者织成大片布裁成布条,布条通过线2缝纫(如图1、图2、图3所示),也可通过粘合(如图4所示)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之一是制成扁形带,所以制成“8”字形或长方形的芯材为佳,“8”字形或哑铃形7其中部8较薄便于缝纫。长方形5厚度一致便于粘合,粘合时可贴上粘合布6,缝纫线2可由人造丝线或棉线或尼龙线或的确凉线等。布条的颜色、品种繁多,作为编织带的外层,色彩丰富,变化无穷,能使传统的编织工艺锦上添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国荣,未经徐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3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