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气炉简易型不停车除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14930.8 | 申请日: | 199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池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池台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气炉 简易 停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小氮肥厂造气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便可将其灰渣予以清除的简易型不停车除灰装置。
小氮肥在我国诞生三十多年来,造气炉灰渣的清除,一直是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以防炉内煤气从灰口溢出。这样,一方面影响了造气炉的单炉发气量,另一方面造成造气炉运行工况波动不稳,使煤气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实用新型专利89210913.0提出采用由溜渣槽、破碎器、水封槽、链轮、括灰链条等组成的“造气设备不停车除灰(渣)机构”可实现不停炉除灰。但因该机构比较复杂,一般厂家难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造气炉不停车除灰装置,它能在造气炉运行过程中,很方便地实现灰渣的清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在原灰仓仅有由灰口Ⅰ、封盖Ⅰ组成的一级封门的基础上,加设由溜灰斗、灰口Ⅱ、封盖Ⅱ组成的二级封门来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予以说明。
图1是造气炉简易型不停车除灰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之A-A剖视图。
图3是图1之A处放大示意图。
1为法兰,2为螺栓,3为封盖Ⅱ,4为灰口Ⅱ,5为溜灰斗,6为法兰,7为造气炉,8为键,9为扭轴,10为拐柄,11为灰仓,12为螺母,13为托盖螺栓,14为挡盖,15为螺栓,16为扭轴,17为键,18为筋板,19为拐柄,20为挡盖,21为托盖螺栓,22为螺母,23为螺栓,24为灰口Ⅰ,25为封盖Ⅰ,26为填料密封圈,27为填料密封组件,28为轴套,29为同心孔,30为同心孔,31为轴套,32为盲板,33为螺栓。
溜灰斗(5)是一个上大下小的倒锥壳体,一般用铸铁制成。其上缘设有法兰(1),通过螺栓(2)与灰仓(11)密切接合。其最下端为园形孔口,即灰口Ⅱ(4)。
灰口Ⅱ(4)是与封盖Ⅱ(3)相靠合、以起密封作用的部分,其边缘可为弧形刚性密封面,也可采用环形燕尾槽配镶填料密封圈(26)的型式。(见图3)
封盖Ⅱ(3)是一块铸铁质园形盖板。其正面为光滑密封面,以与灰口Ⅱ(4)密合。其背面通过托盖螺栓(13)、挡盖(14)、螺母(12)、拐柄(10)、与扭轴(9)相连。
扭轴(9)是一根普通园轴,凭两只轴套(28)、(31)支承在灰仓(11)上。
灰仓(11)是储存灰渣的筒形容器,上端有法兰(6),下端为灰口Ⅰ(24)。其中部一侧设有同心孔(29)、(30),用以装放轴套(28)、(31),支承扭轴(9),并采用盲板(32)和填料密封组件(27)予以密封。
本实用新型在非除灰时间,Ⅰ级封门处于封闭、二级封门处于常开状态。造气炉(7)中的灰渣可随时经溜灰斗(5)及灰口Ⅱ(4)落于灰仓(11)内。待灰渣在灰仓(11)内积存一定高度,需行除灰时,可先顺时针扭动扭轴(9),带动拐柄(10)、托盖螺栓(13),使封盖Ⅱ(3)与灰口Ⅱ(4)靠合,关闭二级封门。而后,逆时针扭动扭轴(16),打开封盖Ⅰ(25),灰渣便自动经灰口Ⅰ(24)卸出。待灰渣卸完,再以相反的顺序,先顺时针扭动扭轴(16),关闭一级封门。再逆时针扭动扭轴(9),打开封盖Ⅱ(3),使该装置重新回到非除灰状态。从而完成一次除灰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省,极易实施。并可稳定造气炉的运行工况,增加有效制气时间,从而提高单炉发气量及煤气质量。相应降低合成氨的煤电消耗。
就目前小氮肥厂而言,欲采用本实用新型,只要将造气炉上原有灰仓拆除,以此造气炉不停车除灰装置取而代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池台,未经李池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4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