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频电热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4938.3 | 申请日: | 199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华;付序长;尤永福;王亚全;蔡尚鹤;朱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市桂洲镇嘉华电力电容器厂 |
主分类号: | H01G1/02 | 分类号: | H01G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永忠 |
地址: | 528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电热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特别是电热电容器的盖壳结构。
一般的中频电热电容器,采用普通钢板作外壳和壳盖,当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容量)较大(360千乏以上)、频率(1千赫-2.4千赫)较高时,由于普通钢板是磁的良导体,壳盖上产生的磁通密度大,因而涡流损耗大,造成壳盖发热,甚至温升过高而不能使用。现有的解决办法是用高磁阻的黄铜板、铝板或反磁性的不锈钢板制成盖壳,减少磁通密度,降低涡流损耗。但是,黄铜板、铝板和反磁性不锈钢板成本较高,其焊接外壳的工艺技术要求也高,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进盖壳结构以减少涡流发热而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中频电热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中频电热电容器由普通钢板做的盖壳、出线绝缘子、冷却水管、接地片、外壳及壳内的电容器心子和联接片组成,在盖壳上沿出线绝缘子孔的径向方向开有两端封闭的通槽,通槽内镶嵌入高磁阻材料,其下部有一条高磁阻材料焊缝。
所述通槽的宽度可取1-4mm,封闭端与盖壳边缘留有5-7mm间距。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是图1中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嵌入高磁阻材料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焊缝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普通钢板做的外壳7、外壳7内的电容器心子6和联接片1、普通钢板做的盖壳2、盖壳2上的出线绝缘子3、冷却水管4、接地片5。为达到减少涡流,而又节省材料的目的,在盖壳2上沿出线绝缘子孔8的径向方向上均开有两端封闭的通槽9(如图3所示),通槽9的宽度a为1-4mm,视电容器的频率和容量而定,通槽9封闭端与盖壳2的边缘留有间距b为5-7mm,以防止盖壳2的刚性变差,断开错位,且也避免盖壳2与外壳1难于焊接。通槽9内嵌入高磁阻材料10(如图4所示),并以高磁阻材料11焊接密封(如图5所示),所述的高磁阻材料10、11可以是黄铜、铝或反磁性不锈钢。
参照图2,当电热电容器工作时,容量大于360千乏,频率高于1千赫,出线绝缘子3有电流I流经,如果盖壳2为普通钢板(磁的良导体),导磁系数大,则在以出线绝缘子孔8园心为中心的盖壳2平面上产生密度较大的磁通φ,导致盖壳2围绕磁通在截面上产生较大的涡流,使盖壳2发热温升。当在出线绝缘子孔8的径方向上开有通槽9并填入导磁系数小的高磁阻材料10,同样电流I的情况下,由于磁路磁阻增大,盖壳2上产生的磁通密度减少,因而其截面上产生的涡流亦减少,解决了盖壳2的温升问题。而且每个电容器的制造成本比全部用黄铜板、铝板或反磁性不锈钢板制成的盖壳2节省100多元。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原有电热电容器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解决了电容器温升问题,而采用的材料成本较低,节约了贵重的原材料。
2、技术工艺要求较低,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市桂洲镇嘉华电力电容器厂,未经顺德市桂洲镇嘉华电力电容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4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