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插脚无效
申请号: | 93215193.0 | 申请日: | 199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天财;林宪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插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插脚。
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插脚结构如所附的图1所示,包括有上夹片1及下夹片2所形成的插接端、嵌合段3、插脚端中段部分4、以及插脚端插脚部分5;特别在中段部分4是采用中央镂空的椭圆板体,即单针眼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进一步改善连接器插脚嵌插在印刷线路板的导通孔中的稳定性、节省插脚材料以及增进插脚与线路板的良好接触而提出一种改进的连接器插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提供一种连接器插脚,包括一插接端、嵌合段、以及插脚端,其中插脚端中段部分沿插脚端方向形成有一凸起平台,其两侧翼则弯向此平台,以圆形弧度向内包接,形成双针眼结构;而且,在嵌合段形成有一圆弧状突起,此圆弧状突起延伸至插脚端中段部分前端的凸起平台,使凸起平台上也有一圆弧状突起。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改进的连接器插脚,可利用较薄的铜片(约0.3mm)制成,但其压入固定之时,却可与一般用0.6mm厚的铜片所制成的插脚具有相同效果,因而达到节省材料之功效;且可在尾端将两片0.3mm的铜片折成一根0.6mm厚的插脚,以供绕线之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可采用0.3mm厚度的铜片,形成圆形弧度的双针眼结构具有较佳弹性,在插脚压入固定时,可自行调整接合力量,因此不会因为力量不平均,造成插脚歪斜等问题。而且,在与印刷线路板组接时,线路板上之连接孔直径范围可为0.92mm到1.1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增加连接器插脚与印刷线路板连接孔的接触面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插脚因具有单针眼结构,其与印刷线路板的接触面积较小;而本实用新型插脚端中段部分的双针眼结构,其两侧翼以圆形弧度向内包接,故插脚与线路板连接孔系为一弧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受力较为平均,不易破坏印刷线路板连接孔的电镀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脚端中段部分A-A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脚端中段部分B-B剖面图。
图号说明:
1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插接端上夹片
2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插接端下夹片
3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嵌合段板体
4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插脚端中段部分
5现有技术连接器插脚的插脚端插脚部分
6插接端上夹片
7插接端下夹片
8嵌合段板体
9嵌合段圆弧突起
10插脚端中段部分突起平台
11、12插脚端中段部分侧翼
13插脚端插脚部分
首先参照图2的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是由插接端上夹片6及插接端下夹片7所组成,该于晶片中以与其它连接器的插脚连接。
连接器插脚的嵌合段包括有嵌合段板体8以及嵌合段圆弧突起9;嵌合段板体8前端与插接端相连,在两侧面中央有半圆形凹陷,底部则有方形之突出板;嵌合段圆弧突起9形成于板体8的垂直中央线部分,此即为连接器插脚的嵌合段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插脚端构造包括有中段部分及插脚部分;其中,中段部分之结构是在其中央垂直方向形成有一插脚端中段部分突起平台10,插脚端中段部分的侧翼11、12则弯向突起平台10,形成一具有圆形弧度的双针眼结构,图5即为此双针眼结构的剖面图。由于嵌合段圆弧突起9乃向下延伸至插脚端中段部分之前端,因此突起平台10之前端部分,形成有一圆弧状突起构造,见所附图6的剖面图,即为插脚端中段部分前端的剖视图;插脚端中段部分下端则连接插脚端插脚部分13。
最后,参考附图3的仰视图及图4的侧视图,便可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5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