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板材三层叠合成型冲模无效
申请号: | 93215645.2 | 申请日: | 199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平;张中爽;许发樾;王家庆;王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孙伊滨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板材 三层 叠合 成型 冲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金属板材密合叠合冷冲模具。
近年来接插式开关由于具有承受电流大、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尤其是用于高压电器中。该接插式开关上的多点接触环是确定开关电流额定值的主要因素。当要求额定电流值较高时,要求接触环某一特定周长内有足够数量的导电触点,以避免导电触点过少引起电流过大、发热、导致触点氧化、烧蚀引起断路。现有模具技术生产的S形断面多接点接触环,由于接点间距大、某一特定周长触点数相对少而不能满足大电流状况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以三层密合叠合技术并以连续生产的方式制造一种多点接触环的冷冲模具,以使制造出的接触环导电触点的间距相对缩小,某一特定周长的触点数目相对增加,满足提高额定电流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模架(1)、导正钉及其检测机构(2)、冲裁及其成形凸凹模(3)、卸料机构(4)组成,特点是在上模和下模中还有由下列部件构成的三层叠合机构,具体部件有工作面具有不同高度差的、连接在模架(1)上、可分别做上下运动的前卸料板(5)和后卸料板(8);搭挂在凸模固定板(15)上、上面由装在模架孔中的凸模弹簧(19)和(20)、压板(18)封住的、在凸模固定板(15)和前卸料板(5)的形孔中及二个凸模之间可上、下相对滑动的、具有不同长度及冲压过程所要求的冲面形状的成形凸模(6)和整形凸模(7);在前、后卸料板(5)、(8)和凸模固定板(15)之间安装的卸料弹簧(21)、(22);固定在凹模固定板(27)的形孔中的具有锯齿冲面形状的与凸模(6)和(7)相配合工作的凹模(23);固定在后卸料板(8)的凹槽中、装有复位弹簧(13)、工作表面呈锯齿形的上压块(9);安装在后卸料板(8)的滑槽中、一个侧面紧靠复位弹簧(13),另一个侧面具有一个斜面、可在滑槽中水平滑动、工作表面呈锯齿形的上滑块(10);工作表面呈锯齿形、内装有复位弹簧(26)、固定在凹模固定板(27)的凹槽中的下压块(24);安装在凹模固定板(27)的滑槽中、一个侧面紧靠复位弹簧(26)、另一侧面具有一斜面、可在滑槽中水平滑动的、工作面呈锯齿形的下滑块(25);固定在上模某一部件上、在运动中与滑块接触的一侧有一相应斜面的斜楔(11)和(12)。
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多次变步距连续冲压成形、从而实现了金属板材三层叠合连续加工。制造出的多点接触环与现有技术制造的同类产品比较,触点间距缩短一倍,即相同周长内、导电触点数量增加一倍,从而使承载电流能力增加一倍,满足了接插式电器大电流状况下的要求。
2、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严谨、易于另工和操作,且生产效率高,生产率为每分钟冲压200次,与单工序模及弯曲机比较、效率高10倍以上。相对所需设备少、人员少、成本大大降低。
3、该实用新型不仅适于高压电器用多触点接触环的制造、也适用于制造其它接插式电器同类产品、对提高接插式电器电流承载能力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意义。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该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金属板材三层叠合冲模主视图
图2为三层叠合机构结构图
图1、图2中:1-模架、2-导正钉及检测机构、3-冲裁及其成形凸凹模、4-卸料机构、5-前卸料板、6-成形凸模、7-整形凸模、8-后卸料板、9-上压块、10-上滑块、11-斜楔、12-斜楔、13-复位弹簧、14-压板、15-凸模固定板、16-垫板、17-固定螺钉,18-压板、19-凸模弹簧、20-凸模弹簧、21-卸料弹簧、22-卸料弹簧、23-凹模、24-下压块、25-下滑块、26-复位弹簧、27-凹模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未经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5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