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旋臂转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3215728.9 | 申请日: | 199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伟宏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F21V21/26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用转动接头,特别是一种封闭式旋臂转接头。
在具有延伸杆的灯具中,为令使用者方便地调整灯具位置,多在延伸杆中设置转接头,为防止灯具在作多向调整时引起导线缠绕而损坏导线,多采用由中央件、中间件和两侧件组成的转接头,中央件与中间件固定连接,两侧件铰接在中间件两侧,经中间件内通道使中央件的通道与两侧件的通道相通。这种转接头结构复杂、成本高,在铰接处容易发生松动而导致导线外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封闭式旋臂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由一端为带通孔的管端,另一端为凹穴状盘体的左、右旋臂组成,在左、右旋臂的凹穴状盘体中心具有互相配合构成转动连接副的垂直于凹穴状盘体的轴端,并使左、右旋臂的凹穴状盘体扣合后形成与左、右旋臂管端通孔相通的封闭环腔。
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一端为带通孔的管端,另一端为凹穴状盘体的在左、右旋臂组成,在左、右旋臂的凹穴状盘体中心具有互相配合构成转动连接副的垂直于凹穴状盘体的轴端,并使左、右旋臂的凹穴状盘体扣合后形成与左、右旋臂管端通孔相通的封闭环腔。导线穿入左旋臂管端通孔后,在封闭环腔内分两边绕过右旋臂的垂直轴端,再从右旋臂管端通孔穿出,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由于导线位于封闭环腔内,不会裸露,令使用安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由左、右旋臂1、2组成,左旋臂1的一端为带通孔111的管端11,另一端为凹穴状盘体12,在凹穴状盘体12的中心具有带中心盲螺孔121垂直于凹穴状盘体12的轴端122;右旋臂2的一端为带通孔211的管端21,另一端为凹穴状盘体22,在凹穴状盘体22的中心具有带扩孔221和沉孔222的中心通孔223垂直于凹穴状盘体22的轴端224,左、右旋臂1、2的凹穴状盘体12、22的高度为各自管端11、21直径的一半,左旋臂的轴端122置于右旋臂轴端224的扩孔221内,构成转动连接副,并使左、右旋臂1、2的凹穴状盘体12、22扣合后形成与左、右旋臂1、2管端11、21的通孔111、211相通的封闭环腔3,紧定螺钉4穿过右旋臂2的凹穴状盘体21上的沉孔222、中心通孔223紧固在左旋臂1的凹穴状盘体12上的轴端122上的盲螺孔121上。
使用时将导线5穿入左旋臂1的管端11的通孔111内并在封闭环腔3内分两边绕过左旋臂1的凹穴状盘体12的轴端122的两边,并从右旋臂2的管端21的通孔211穿出,将右旋臂2的凹穴状盘体22的轴端224的扩孔221套在左旋臂1的凹穴状盘体12的轴端122上,并将螺钉4经沉孔222、中心通孔223紧固在左旋臂1的凹穴状盘体12上的轴端122上的盲螺孔121上,使左、右旋臂1、2之间不易松动,并由于左、右旋臂1、2的管端11、21与凹穴状盘体12、22之间的互相制约,使之不会过度转折造成导线毁损和置于封闭环腔3内的导线5不会裸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伟宏,未经沈伟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5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