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油水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6713.6 | 申请日: | 199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岳峰;陈锡祚;贾鹏林;徐泽远;沙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5/02 | 分类号: | B03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油水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分离技术,特别是一种静电油水分离设备。
目前,国内外炼厂使用的静电油水分离设备(如原油电脱盐罐等)多为卧式罐,原料油从罐体下部进入,在电场作用下,油中的水份聚集成水滴后沉降到罐底排出。由于水滴沉降受到原料油上升的阻滞,油水分离效率低。美国专利US4252681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设备,其结构主要由筒体与位于筒体轴线上的电极组成,电极的一部分为封闭圆柱体,另一部分为圆锥体。由于筒体与电极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化,电场强度就随着间隙的改变而改变,物料在电场中水平流过时,沉降水滴不再受物料上升力的影响,油水分离效率得到提高。但由于电极是封闭式,而且强电场区电极的直径较大,电极内部空间未得到利用,致使设备有效容积较小,处理量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电极结构的油水分离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筒体、档板、分配板、组合电极、接地电极、集油管、水包和支撑结构组成。档板、分配板位于原料油入口端,集油管、水包位于原料油出口端,组合电极位于筒体轴线上并由绝缘支架支撑在筒体上。组合电极结构按电场强度要求分为三部分,在弱电场区,电极为一直管(或直杆),在过渡电场区,电极为空心圆锥体,在强电场区,电极为空心圆柱体,在空心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直管(或直杆)作为接地电极,用以构成组合电板的芯部电场,为了在任一设备横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电场强度,在设备壳体组合电极和中心接地电极之间的距离应保持相等。
操作时,原料油经挡板及分配板首先进入弱电场区,在此区域里脱除油中的大部分水份,再经过渡电场区进入强电场区脱除油中的剩余水份,脱水后的原料油经集油管抽出,水则沉积于水包中排出。
由于原料油在设备内水平流动,避免了现有设备原料油上升对水滴沉降的阻滞作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组合电板结构,使设备在每一个横截面上电极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克服了边壁效应,增加了设备的有效容积,处理量与分离效率可分别提高20~50%和20~25%。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电极安装示意图。
图3是一种组合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组合电极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筒体1、档板2、分配板3、组合电极4-0、集油管5、水包6、支撑结构7和8、接地电极9和10组成。档板2、分配板3位于原料油入口端,集油管5、水包6位于原料油出口端,组合电极4-0和接地电极9均位于筒体1的中心轴线上由绝缘支架7和8分别支撑在筒体1上,组合电极4-0的结构按电场强度要求由三部分组成,在弱电场区,电极为一直管(或直杆)4-1,在过渡电场区,电极为空心圆锥体4-2,在强电场区,电极为空心圆柱体4-3,在空心圆柱体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直管(或直杆)作为接地电极9,接地电极9由绝缘吊挂8固定在筒体1上,组合电极4可用钢管弯制而成,如图3所示,亦可制成鼠笼或圆筒形状,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原油预处理装置上,作为电脱盐罐实施:原油按比例与水混合加热后,原油中的无机盐类溶于水中,再进入筒体1、经档板2、分配板3均匀分布在筒体1的横截面上,流经弱电场区时,原油中的大部分含盐水份聚集成水滴向下沉降再经过渡电场区进入强电场区,脱除原油中剩余的含盐水份。脱掉盐水的原油从集油管5抽出,沉降下来的盐水流入水包6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在汽、煤、柴油电精制装置上,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6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716型镗缸机磨具
- 下一篇:自动供给燃料的液体燃料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