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螺旋鼓风曝气器无效
申请号: | 93217982.7 | 申请日: | 199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6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军;江惠云;李庆江;王云鹏;李建立;王怀韬;祝庭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 |
主分类号: | C02F3/26 | 分类号: | C02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71***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鼓风 曝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曝气池中所有的曝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旋鼓风曝气器,该曝气器是对已有的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的一种改进。
双螺旋鼓风曝气器是曝气池中常见的曝气设备,它将空气通入曝气器,为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提供氧气,使好氧微生物在氧气的存在下对污水中的有机机质进行降解。
现有技术中的双螺旋曝气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曝气器由上、中、下壳体、右旋板、左旋板、支架及配气管等组成,在园筒式结构内设有螺旋叶片孔道,曝气器的直径为420mm,高度为1740mm,服务面积4-6M2,空气耗量0.5-1.3M3/分。这种双螺曝气器存在着污泥提升能力弱的缺点,它不能很好地将回流的污泥提升,与空气混合对污泥充氧,从而影响了污泥的回流效果,使污泥循环不畅通,这样曝气池底部就会造成污泥的堆积,而曝气区中污泥降低,从而影响了污水处理量和净化效果,耐冲击能力也降低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双螺旋鼓风曝气器,该曝气器同时具有提升,充氧和混合作用,尤其是污泥提升能力强,促进污泥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的底部加设一个导流筒13,该导流筒是圆柱形的筒,其材料与曝气器壳体的材料相同,用螺栓固定在双螺旋曝气器的底部,导流筒13的长度为400-600mm,其中导流筒的最佳长度是500mm,曝气器距池底的距离也就是导流筒下端距池底的距离为250-350mm。
空气从曝气器底部的配气管10进入曝气器,气泡经左旋板2或右旋板4旋转后,在径向混合,然后再经右旋板4或左旋板2反向旋转,使气泡多次被切割,直径逐渐变小,气泡向上升起,带动曝气器底部的活性污泥和水向上流动进入曝气区,气液不断激烈地掺混,接触面积不断增大,有利于氧的转移,在曝气过程中,由于气水混合液的密度小,形成了很大的上升流速,带动曝气池底部周围的水和活性污泥向曝气器入口处流动,在曝气池内形成了水流大循环,实现了对气、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对活性污泥的提升,以及对水的充氧作用。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螺旋曝气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的流态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右旋板、3-固定栓、4-左旋板、5-中壳体、6-螺栓、7-支架、8-下壳体、9-管卡、10-配气管、11-泄空帽、12-下壳底盘、13-导流筒、14-过渡室。
图2中,由上壳体1、中壳体5和下壳体8组成一个壳体,壳体之间用螺栓6固定在壳体中,交替排列着右旋板2和左旋板4,且这些右旋板和左旋板是平行于壳体的轴线即垂直方向排列的,用固定栓3将这些右旋板和左旋板固定位,整个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用支架7支撑,在下壳体8的底部有下壳底盘12,在下壳底盘12的下部安装有一个导流筒13,配气管10也安装在下壳底盘的下部,并用管卡9固定,配气管10的一端安装有泄空帽11。
实施例
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第一污水处理场的曝气池中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鼓风曝气器,曝气池是φ16.4×4.5米3的园型池子,共安装了16台双螺旋鼓风曝气器,每个曝气器的导流筒的长度为500mm,距池底的距离为300mm。
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的底部加上了导流筒以后,提升能力加强了,使污泥回流效果大大改善,由于它的提升,充氧及混合作用强,改善了曝气池的运行条件,溶解氧含量增加,为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新陈代谢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不断降解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曝气池的容积负荷及净化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鼓风曝气器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未经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7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