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蜗杆齿轮组磨损间隙自动调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18249.6 | 申请日: | 199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4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07 |
发明(设计)人: | 林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秋冬 |
主分类号: | F16H3/06 | 分类号: | F16H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杆 齿轮 磨损 间隙 自动 调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涡杆轮磨损间隙造成作动误差的装置,尤指一种滑杆齿轮组磨损间隙自动调正装置,是利用一组调正涡杆齿轮的顶推,让传动齿轮、涡杆齿轮的磨损间隙因两齿轮相互紧靠而消除。
按,用齿轮相互啮合转动必产生磨损,传统式的涡杆齿轮组,如图1所示,是直接将传动齿轮3啮合涡杆齿轮1,再由传动齿轮连动负载杆6作功;此种结构具有下列问题缺点:
①当传动齿轮3、涡杆齿轮1啮合转动,经长时使用,传动齿轮3齿壁40、涡杆齿轮1齿壁49因而产生磨损处4,亦可能使齿壁40、49变薄,两齿间的齿谷变宽,造成两齿轮3、1的啮合紧密度发生过大的间隙。
②而利用上述传统式涡杆齿轮组的机器,如铁床、车床、钻床、锯台等,将产生作功时加工具头振动、跳动噪音、作功品质不佳;或利用涡杆齿轮组作传动功转距时,其转距将发生误差,而使机器作功精密度不佳。
上述问题乃业界所深为困扰的问题,故业界多从齿轮硬度、齿轮齿角度精算、润滑等方面企图提高耐磨损的存在,我国业界机器品质、精密度的提高、齿轮的问题,实为关键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杆齿轮组磨损间隙自动调正装置。
据上揭传统式的问题,本发明人经潜心研究,终创出一种涡杆齿轮组磨损间隙自动调正装置,纵涡杆齿轮组的齿轮磨损问题存在,亦可自动调正、修正间隙,让齿轮组的间隙不存在,如同齿轮无磨损问题般,达到紧密啮合转动的功效。
为让贵审查员及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士对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图示及图号,就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组成、功效特征,详细说明于后:
图1是传统式涡杆齿轮组及磨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正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及调正施力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图。
1.10涡杆齿轮 3传动齿轮
4磨损处 6负载杆
7固定座 8定位螺栓
9轴承 20调正齿轮
30,31连动齿轮 32,34副连动齿轮
40,49齿壁 45限位销
50强力弹簧 51底板
52推板 53伸缩杆
54凹弧槽 60螺动推块
80,81连动轴 X转动力
Y紧顶力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 示意图,主要包含:转动轴80、两组连动齿轮30、31及副连动齿轮32、34、传动齿轮3、涡杆齿轮10、调正涡杆齿轮20、螺动推动60、推板52、强力弹簧50、底板51、数个轴承9、数个定位螺栓8、限位销45所构成;是转动轴80上固设有连动齿轮31、30、涡杆齿轮10,其中一连动齿轮30略厚,再将以轴承9、定位螺栓8组装于固定座7,而转动轴80一端连结于外在动力源(如马达);传动齿轮3啮合于涡杆齿轮10,其上再连结负载杆6;副连动齿轮34对称啮合于连动齿轮31,并固设于连动轴81上,调正涡杆齿轮20套设于连动轴81及啮合于传动齿轮,一端依序顶套设螺动推块60副连动齿轮32、推板52、强力弹簧50、底板51,是再以定位螺栓8、轴承9装置于固定座7,其限位销45是设定调正涡杆齿轮20的最大位移;其推板52面设有伸缩杆53贯穿过副连齿轮32恰可稍嵌入螺动推块60的凹弧槽54。
了解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组成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功效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秋冬,未经林秋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8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