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左心辅助血泵无效
申请号: | 93218637.8 | 申请日: | 1993-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5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征祥;叶椿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10 | 分类号: | A61M1/1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0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脏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抢救左心衰竭病人的左心辅助血泵。
对于心脏严重衰竭的病人,将要面临死亡,任何药物抢救治疗无效时,要抢救病人,唯一的方法是使用一种辅助血泵,把左心房或左心室的血液抽出,再注向患者的动脉系统中,使患者衰竭的心脏可暂时获得休息,逐步恢复其功能。与此同时,亦保证病人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如脑、肝、肾等能得到充分的动脉血灌注,不因心力衰竭而发生缺血的现象。在已有技术中,这种泵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气室(4)、血室(1)和设置于两室之间的隔膜(2)组成。在气室(4)上设有空气进出口(3),在血室(1)上设有入血口(5)和出血口(6)。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往气室(4)抽气时,隔膜(2)被下拖,出血口(6)瓣膜(61)关闭,入血口(5)瓣膜(51)打开,血液从入血口(5)流入血室(1)内;往气室(4)送气时,隔膜(2)被推向上,此时入血口(5)瓣膜(51)关闭,出血口(6)瓣膜(61)打开,血流从出血口(6)射出。通过反复往气室(4)抽气和充气,隔膜(2)便周期上下运动,不断抽血与供血,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已有的血泵常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即泵内容易产生血栓,致使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应用血泵后产生不同程度的脑卒中,引起死亡或残废等严重并发症。究其原因仍然是血泵结构不合理。现有血泵的入血口(5)斜置于血室(1)上,而出血口(6)则沿轴向设置于血室(1)的顶部。虽然血液在血室(1)内可作旋转运动,但由于出入口在同一平面内,而且血流首尾相接血室(1)内,仍然会产生血流旋涡、撞击和血流不连续等现象;此外,血室(1)中心没有阻隔,血流在血室(1)内容易发生横流,形成短路或湍流。上述这些现象都容易产生血栓,这正是已有血泵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血泵的缺陷,提供一种避免或减少血栓形成的左心辅助泵。
上述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如图2和图3所示,该泵与现有技术相同,包含有血室(1)、入血口(5)、出血口(6)、隔膜(2)、气室(4)和空气出入口(3),其不同之处是入血口(5)沿切线方向横置于血室(1)上,出血口(6)沿切线方向倾斜向上横跨于入血口(5)上,在血室(1)顶部中心设置一个球面凹坑(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已有技术一样,但经过上述改进后,血液流动受到约束,只随血泵(1)的圆形结构自然形成螺旋向上的血流,其出入口血流不在血室(1)内发生相接,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湍流、剪切、撞击和流动不连续等现象发生。经在模拟循环台中用颗粒示纵法观察本血泵的流态,整个血流呈流线型连续进行,无断裂或不连贯现象,也未见湍流与血液 留区,呈现出良好的顺流性和射血功能,并使血液充分冲洗整个泵体的边缘部位,比较有效地克服已有血泵之不足,杜绝和减少血栓的产生,避免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图1为已有左心辅助血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入血口(5)与水平线的夹角以不大于15°为好,出血口(6)与水平线的夹角最好为30°~60°,入血口(5)与出血口(6)之间的夹角以30~60°为好,超出上述范围,本血泵性能降低,顺流性差,有可能出现湍流,产生血栓。使用本血泵作长时期辅助循环转流时,可采用无支架猪瓣代替常用的有支架猪瓣作瓣膜,可获得较好的抗凝血性能,减少血栓的形成,若使用本血泵作短期的体外循环手术时,可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车轮瓣。本实用新型由环氧树脂制成,在血室(1)内壁涂有聚氨脂薄层,使血液不致接触树脂。隔膜(2)采用聚氨脂制成。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抢救面临死亡的左心衰竭病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8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多功能综合健身器
- 下一篇:工作鞋鞋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