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式薄壁筒内切切口机无效
申请号: | 93219085.5 | 申请日: | 199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伟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18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薄壁 切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切机,特别是一种电池锌筒以及各种薄壁金属筒体平其口边的剪切机。
为了对冲挤、拉伸、卷接成型的壁厚在1mm以下的各类园形筒体(即薄壁筒)进行平其口边的剪切,一般需要经过送料、顶筒、切断、脱料等主要工序,而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切口机,其主要工作部件切口工作头均采用了往复式非连续步进工作方式,即工作头从上料开始直至完成脱料工序,并复位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因而形成了各工序之间的非工作等待时间,从而限制了效率的提高。其次,其切断工序均采用了传统的从外向内的切口方式,剪切之后,使切口略向内收口,从而必须经过整边工序,使切口略呈喇叭口,方能满足口边的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工作头相对于一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式下,依次完成切口的各道工序,从而使间断的工序实现连续性,并且切断工序采用内切口方式,从而使切口口边略呈喇叭口,无须再进行整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机座上设置了行星轮传动机构,该机构至少具有三个行星轮,行星轮轮轴构成工作头的旋转内切杆;电动机通过皮带与该机构的主轴皮带轮连接;与皮带轮相连接的主轴上装有可相对于主轴旋转的转子,转子上至少具有三个工作头,转子上有齿轮经机座上的减速齿轮与主轴齿轮相接,转子还同旋转料轮的旋转轴相连接,在料轮旋转面周向,在机座上装有固定弧形外刀片,工作头的顶料杆一端设有滑轮,滑轮与机座上的端面凸轮曲线沿相接,工作头上与顶料杆相连接的滑动托料手经弹簧与挂簧轮连接,挂簧轮装在料轮旋转轴上并且与端面凸轮相靠近。经采用上述结构,当电机带动行星轮传动机构的主轴高速旋转时,形成行星轮的高速自转,从而形成工作头的内刀杆的高速自转,与此同时,主轴齿轮经减速齿轮带动转子低速旋转,从而使各工作头绕主轴进行公转。此时各工作头的内刀杆随着转子转动,依次经旋转料轮上料,依次经过固定弧形外刀片,通过自转与公转的复合运动完成切断工序,而内刀杆在自旋力的作用下,与固定外刀刃相配合完成由内向外的内切口工作。当一工作头完成切断工序进入后续工序时,另一工作头经旋转又进入切断工序,消除了间歇与等待时间,从而实现了工序的连续性。当工作头上顶料杆的滑轮沿端面凸轮曲线由低向高处滑动时,顶料杆则向内刀杆方向将筒料顶入,直至极限,随之顶料杆滑轮则沿端面凸轮曲线由高向低处滑动,在弹簧收缩力作用下,托料手带动顶料杆向端面凸轮方向运动,并完成脱料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简化了工序,工作连续,工作效率高,质量好。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完成切断工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刀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料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向筒排出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示意图。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行星轮传动机构是由主轴6和其上的中心齿轮9以及3个啮合行星轮8构成,在转子7上相应于行星齿轮8设置有三个工作头。电机1通过皮带使皮带轮3及主轴6高速旋转,并使中心齿轮9高速旋转,中心齿轮9园周上均匀分布并啮合的3个行星齿轮8亦产生高速旋转,并使行星齿轮8的旋转轴亦即内刀杆10高速自转,同时,齿轮4经减速齿轮2再经转子7上的转子齿轮5带动转子7低速旋转,并带动与转子7相连的料轮11的旋转轴14旋转。端面凸轮13与旋转轴14的轴承座连接,固定不动,滑轮12在端面凸轮曲线和弹簧的控制下带动顶料杆完成设定的前进、后退、停止等动作实现进料和脱料。
根据图2,料轮11在转动中将筒料从料槽17中带出,参照图1,滑轮12在端面凸轮13的上升曲线作用下,顶料杆将筒料顶入内刀杆10,内刀杆10自转并公转经外刀片15的内园弧刃口时,完成内切口工作。
根据图3,内刀杆10、内刀片18、内刀杆头19连为一体。在内刀杆10上行星齿轮8两端装有调整螺母20和21,用来调整内刀片18的刃口位置。
根据图4,工作头的内刀杆10上装有滑动托料手22,滑动托料手22经滑套23,联接块26与顶料杆24连接,顶料杆24上的滑轮12与端面凸轮13的曲线沿相接触,拉力弹簧25一端与托料手22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套23与挂簧轮27连接,在端面凸轮13的上升、下降曲线以及拉力弹簧25的控制下,滑轮12带动顶料杆24、滑套23、托料手22作水平往复运动,完成顶料、切断、排料排废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伟,未经李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9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