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封闭式腔内导液管无效
申请号: | 93219740.X | 申请日: | 1993-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熙;胡钟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祥熙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封闭式 腔内导液管 | ||
一种医用封闭式腔内导液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属于用于化疗的临床医学导管。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导液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开放式医用橡胶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下列三点不足之处:(1)由于使用这种导液管难以固定于人体,因此在病人活动时容易使导液管落入人体内或滑出体外,这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便,使得病人无法带管在院外治疗;(2)由于该种导液管为开口的开放式橡胶管,容易造成外界异物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3)化疗药液输入腔内后易引起倒流及药液外渗而影响疗效。
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医用封闭式腔内导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导液管的一端为封闭囊状的腔外囊(1),另一端为开口的尾管(3),在其中部为梭形囊状的腔内囊(2);导液管的长度为25-30cm,腔内囊与腔外囊的距离为8-12c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液管使用方法为:在手术完毕关腹(胸)时,从腹(胸)壁打洞至腔内,将尾管插入并使腔内囊(2)穿过腹(胸)壁且紧贴于内壁上,腔外囊(1)紧敷于腹(胸)外壁上,对腔外囊(1)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向腔外囊(1)进针注入化疗药液流入体腔内,当化疗结束不再进行时,拨出导液管,体表洞眼数日自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腔外囊(1)和腔内囊(2),可以避免病人在活动时导液管落入体内或滑出体外,同时因为腔外囊(1)平时处于封闭状态可防止外界异物进入体内引起感染以及化疗药液的倒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腔外囊 2腔内囊 3尾管。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取一根长28cm、直径8mm的医用无毒空心导管,空心导管可选用无毒乳胶、橡胶或其它具有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导管的一端加工成封闭囊状的腔外囊(1),其长度为3cm,最宽处直径14mm,在距其10cm处制成梭形囊状的腔内囊(2),其长度为2cm,最宽处直径12mm,另一端作为有开口的尾管(3)。生产工艺均为公知的普通加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祥熙,未经孙祥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9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机新型受料布料装置
- 下一篇:药液自动溶解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