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窃电、防触电多功能电能表无效
申请号: | 93220302.7 | 申请日: | 1993-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2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民;朱俊兰;张大宏;张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惠民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寅生,钟淑云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东***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窃电 触电 多功能 电能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或用电户在非正常情况下自动断路的电路保护装置,尤指一种装在单相电能表中的防窃电防触电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时常采用一种“载波型触电保护、防窃电装置”,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用电器、电能表、线路监视在控制段内,由信号发生器发射高频监视信号,当监视段出现触电、窃电、超容量用电时,高频监视信号流失,通过一定装置分析处理后,触发继电器触点断开,停止供电;当上述行为消除时,恢复标准监视高频信号,线路恢复送电。其在防止触点和窃电方面还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①电路较复杂,与表不能一体化,且给偷电留下方便点暴露太多。②因其具有载波型电路,故易造成电波污染源。③因其电路对偷电不成之后即自动恢复,故不能对偷电户有意造成麻烦和限制,如触电者一下不能彻底脱离触电区可反复触电。④防止窃电功能上不可能识别处理更多的偷电方法,即只能对火线偷电用户断电,而不能控制各种与本表零线做回路的偷电行为。⑤其设计分主机和副机,安装使用不便,机动性、可靠性和通用性极差。⑥每户表外增加副机,体积大、接线乱,且工程量极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窃电电能表,能够准确迅速的对各种形式的偷电户停止供电,只有在偷电违章行为拆除后并再次来电时,才自动恢复用电;也能够准确迅速的对用电户不慎触电及家电漏电情况,立即停止供电,保护人身及家电安全,也只有在一切故障解除后,并在下次来电时,才自动恢复用户正常用电。从而达到电网正常供电,用户安全用电的目的。如需及时恢复也可,并可以在配电室、远距离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电能表5电源端2和4内设置有检测信号的线圈N,其N检测引出端连接控制集成片IC1 JAPANF101中6和7端,其IC1的输出端8连接可控硅SCR JAPN2P4M的触发极G,可控硅SCR的阳极A经继电器J控制电表5出线端2和4上的J1和J2,集成片IC1的9端为供电端约24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可包括:集成片IC1的供电端9经整流二极管D1、电阻R1接火线源端J1。
本实用新型电路中IC1采用JAPAN-F101方框图见图3,其内部包括稳压稳流电路、基准电路、差分放大器、比较锁存及驱动电路。
整个设计工作原理见图2,在正常用电情况下,两根穿过检测线圈N的交流电流向量和为零,其检测输出端6和7无感应信号,当将电能表1端与2端短路连接进行窃电时,两线通过N感应电流不等,N输出检测信号进入6、7端,经差分放大、比较锁存、驱动输出指令送给可控硅SCR触发极G、可控硅触发导通继电器J动作并带动J1及J2,使J1及J2由常闭变为常开,达到切断电源之目的。同时由于IC1中包含锁存功能,可以将继电器状态保持只有待停止供电,再来电时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当J1与J2由常闭转为常开的同时,J1-J2的常开即变为闭合状态,发光指示管及告警语言电路,即开始工作,产生告警红灯指示和警告语言,劝其不要违反用电制度。
在附加的警告电路中,由整流二极管D1负极输出给专门设计的专用语言集成片IC2(暂用音乐片CW9300代之)中12端供电、11端联接零线触点J2的常开点,集成片IC2的输出端11和13之间串联发声压电晶体HTDφ2.7组成。
在附加的发光显示电路中,由常闭触点J1输出经电阻R2、整流二极管D2连接双色发光管LED,LED阳极分别联接J2的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达到正常和非正常状态的指示。也可以将发光管简化成单色只表示非常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整个电路方框图;
图2是整个电路原理图。
图3是IC1内部电路方框图。IC2是按设计要求提出定做的专用语言电路,暂时以音乐片CW9300代,内部原理图从略。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惠民,未经刘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0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