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对辊挤压造粒机无效
申请号: | 93220920.3 | 申请日: | 199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强;陈亚洪;章兆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铁强 |
主分类号: | B66B9/04 | 分类号: | B66B9/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美芝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造粒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机,尤其是一种双对辊挤压造粒机。
现有的辊压式造粒机,如“CN2084389U辊压式造粒机”,该机具有二个相对旋转的辊轮,各辊轮外壁上有均布并相对应的凹模,两辊轮有一定的间隙距离,使进入凹模的原料被挤压成椭球形,在各凹模间的原料挤压成薄片状,椭球形和薄片状的挤出物连成片同时脱离辊轮。这种造粒机结构简单,但辊轮外壁上的凹模加工困难,且辊轮凹模必须一一对应,影响了成粒率,由于物料仅一次挤压,因此,颗粒强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造粒效率高,颗粒强度大的双对辊挤压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双对辊挤压造粒机,除具有机架、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进料斗、出料斗、罩壳等部件外,其特征是在罩壳内设一对压片辊筒、一对压条辊筒、滚刀、滚砧、一对链轮链条、四对外啮合齿轮、造粒器架。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的压片辊筒为主动压辊,工作时,经啮合齿轮带动被动压辊,同时带动一对压条辊筒,形成两对压辊作等速对滚运动。减速器输出轴经链轮链条带动滚砧,通过啮合齿轮,同时带动滚刀作等速对滚运动。压片辊筒之间有一定间隙,对滚时可将粉料压成一定厚度的片料。压条辊筒沿径向加工有一定半径的平行园弧凹槽,相邻凹槽不在辊筒截面同一直径上,直径大的凹槽与另一辊筒上直径小的凹槽相对、相切,片料进入压条辊筒后,被切、压成截面为圆形的条料,滚刀是在圆柱筒体上装有平行于轴的条刀,滚砧为圆柱体,滚刀与滚砧作等速对滚运动时,刀刃与滚砧筒体相切,可将条状物料切成等长粒料。
本实用新型的造粒机,由于采用双对辊筒,使得粉料经二次挤压,大大提高了颗粒的强度,同时,粉料是经压片、压条、切断,压辊的工作面为百分之百,因此,成粒率也为百分之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双对辊挤压造粒机包括机架1、电机2、联轴器3、减速器4、联轴器5、罩壳8等部件,在罩壳8内设置一对链轮链条6、联轴器5、造粒器架12、啮合齿轮9、10、啮合齿轮11a、11b、啮合齿轮18a、18b、啮合齿轮19a、19b。造粒器架12内上部为一对压片辊筒13a、13b,中间为一对压条辊筒14a、14b,下部为滚砧15、滚刀16。压片辊筒13a、13b之间有一定间隙,压片辊筒13a与减速器4输出轴连接为主动压辊,通过啮合齿轮18a、18b与压片辊筒13b相连,压片辊筒13b为被动压辊。主动压片辊筒13a通过一对啮合齿轮9、10可带动压条辊筒14b,压条辊筒14b又通过啮合齿轮19a、19b可带动压条辊筒14a,这样,压片辊筒13a、13b,压条辊筒14a、14b两对压辊作等速对滚运动。压条辊筒14a、14b沿径向加工有一定半径的平行圆弧凹槽,相邻凹槽不在辊筒截面同一直径上,直径大的凹槽与另一辊筒上直径小的凹槽相对、相切。滚刀16是在圆柱筒体上装有平行于轴的条刀,滚砧15为圆柱体,刀刃与滚砧15筒体相切,滚砧15通过链轮链条6与减速器4的输出轴相连,由于啮合齿轮11a、11b作用,滚砧15可带动滚刀16等速对滚运动。造粒器架12上部与进料斗7相连,下部与出料斗17相连。
双对辊挤压造粒机工作原理:电机2启动后,经联轴器3、减速器4、联轴器5、带动压片辊筒13a转动,同时通过链轮链条6带动滚砧15转动。压片辊筒13a经啮合齿轮18a、18b带动压片辊筒13b,经啮合齿轮9、10带动压条辊筒14b,压条辊筒14b通过啮合齿轮19a、19b带动压条辊筒14a。压片辊筒13a、13b、压条辊筒14a、14b两对压辊作等速对滚运动。滚砧15通过啮合齿轮11a、11b带动滚刀16作等速对滚运动。粉料从进料斗7进入造粒器架12内,经压片辊筒13a、13b挤压成一定厚度的片料,片料进入压条辊筒14a、14b后挤压成均匀的条料,条料经滚砧15、滚刀16被切成等长的粒料,粒料从出料斗17离开造粒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铁强,未经陈铁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0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