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金属膜隔热保温复合棉无效
申请号: | 93221604.8 | 申请日: | 1993-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8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宁 |
主分类号: | C09K3/18 | 分类号: | C09K3/18;B32B27/04;B32B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金属膜 隔热 保温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隔热保温材料。
通常隔热保温材料是多孔隙、疏松结构、低导热性材料,如泡沫塑料、纤维保暖絮片、轻质发泡建材等。这类材料对阳光、火焰、中高温热源等发热体发出的辐射热的隔断能力较弱。将这类材料中加金属热辐射反射层,如铝箔、真空镀铝塑料薄膜等,可以提高材料的隔热性能。近年出现的太空棉(宇航棉)、铝箔泡沫塑料、铝箔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就是这类新型隔热保温材料,但是这类材料有隔热保温性能较差、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等严重缺点,因此目前应用范围狭窄、使用量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隔热保温性能,特别是对阳光、火焰、中高温热源等发热体发出的辐射热有很强的隔断作用,薄型、轻质、柔体、等幅、片状、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灵活、方便使用的新型隔热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如说明书示意图所示为:由两层以上的镀金属膜的塑料薄膜(1)与两层以上的化纤非织造保暖絮片(2)相互叠合组成。在其上有为使其成为一体而造成的通孔(3)和穿过通孔的纤维(4),其层数在四层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在塑料薄膜上镀金属膜
塑料薄膜有多种,但比较适于真空镀膜的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本实用新型选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使用的塑料薄膜厚度为0.01-0.025毫米。在镀膜前应用电晕薄膜表面处理机或低温等离子体薄膜表面处理机对薄膜表面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塑料薄膜放入卷绕式真空镀膜机中在处理面上镀金属膜。金属膜有多种,目前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的镀膜材料有纯铝或铝合金。金属膜的厚度为400-700。镀膜后,用连续式涂布机在金属膜面涂布保护涂料。
二、制作化纤非织造保暖絮片
纤维保暖絮片要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和一定的抗拉强度,要有阻燃性、抗老化、耐腐蚀、不霉不蛀、原料易得、制造成本较低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选用化学纤维为原料制作保暖絮片。化学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种类很多。根据要求,可做多种选择,例如可选用加抗老化剂的丙纶纤维或加阻燃剂的中空涤纶纤维,或是以其中一种化纤为主,加入其他化纤的混合纤维。保暖絮片以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制成,以保证其成本较低,具有良好保温效果和一定抗拉强度的既疏松、又相互连结的结构。
三、针刺复合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选用针刺复合的方法,将多层的两种不同材料相互叠加地复合成一体。使用的设备为高效连续复合棉专用针刺机。针刺机的针上有小刺,在针刺过程中将保暖絮片上的纤维带过针扎的通孔,使多层材料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比较其他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选用真空镀铝塑料薄膜代替常用的铝箔做隔热保温材料的热辐射反射层。两者对热辐射的反射效果相近,而真空镀铝塑料薄膜价格便宜,节约铝材,节能,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少。
二、本实用新型选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代替常用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做真空镀膜基材。同面积、同厚度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比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价格便宜一半。当然要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镀出高质量的金属膜对技术和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三、本实用新型选用化学纤维代替常用的无机纤维做保暖絮片的原料。除生活日用的保暖絮片外、工业、建筑等上常以玻璃纤维、矿(岩)棉纤维、石棉纤维等无机纤维做保暖絮片。这类纤维有耐高温、抗腐蚀、不燃烧等优点,但是也有隔热保温性能差,对人体有害,不易加工,有的价格较高等缺点。在隔热保温材料使用的大多数场合,没有过高的温度,过于恶劣的腐蚀环境,过严的不燃要求,因此可以选用化纤作为保暖絮片原料。化纤有其弱点,但只要对化纤进行选择和一些预处理是可以做到具有耐一定的高温、抗一定的腐蚀,不霉不蛀,有一定的阻燃作用,抗老化等性能。化纤来源广泛,多数价格较低,特别是有突出的保温性能,对人体无害,较易加工使用,是良好的保暖絮片原料。
四、本实用新型是复合成一体的产品。有一些加热辐射反射层的隔热保温材料不在工厂里进行复合加工,而在使用现场,手工地将两种不同材料层叠在一起,造成费时费工,不易使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可以在使用现场干式装配作业的要求,制造出复合成一体的产品,显然,复合与不复合相比是一个进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宁,未经王小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1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