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动门叶式房屋门窗无效
申请号: | 93221737.0 | 申请日: | 199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0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厚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厚余 |
主分类号: | E06B7/08 | 分类号: | E06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9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门叶式 房屋 门窗 | ||
一种活动门叶式房屋门窗,属于为人们提供一种门膛、(窗腹)可以开启和闭合的房屋门(窗)。
本实用新型与房屋通气透光装置——门窗有关。
长期以来,人们需要一种新式门窗,希望这种门窗不打开门扇和窗页就能通气透光,同时又能遮挡蚊蝇和室外人的视线,随时关闭密封之后,又具有足够的钢性进行防盗,改变现有门窗功能单一的状况。
但是,人们利用背景技术制造的门窗,只能靠把防盗门、纱门、板门;窗页、窗棂等多种门窗组合到一起同时使用,才能实现上述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且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人们要连续推拉二道或三道门方可进出居室。否则,唯有把几道门交错开启和关闭,但是这样做,不能同时得到通气透光又遮挡室外人视线的目的。就连用背景技术制造的带百叶摇头的房门和百叶窗,门膛和窗腹也是不能活动的,不能随时达到开启和关闭的目的。
用背景技术制造的各种房屋门窗都不能解决门膛和窗腹随时开启和关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房屋门窗,它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它主要分门框、门膛框,互相搭叠组成活动门膛的门叶,和用于提拉与按捺门叶使门叶开启与闭合的门叶压拉杠四部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长方形片状的,依据门膛框的高矮和门叶的宽窄,以及门叶相互搭叠的宽度,决定使用的25片左右的门叶,按前后平行,匀等地互相搭叠的方式排列,并用其二条边上的钢轴,分别把门膛框和置于门膛框两边上面的二根门叶压拉杠以活动配合联接起来。
两根门叶压拉杠上,各固定一个拉手和两个捏手。由于门膛框和两根门叶压拉杠,是通过门叶活动联接的两个部分,且两者上面的用于安装门叶的孔距相等,并小于门叶两轴中心距,所以当人们提拉或按捺门叶压拉杠时,全部门叶将随之同步开启或同步相互搭叠闭合。于此同时通过捏手带动拉杆,由拉杆牵动门叶压拉杠两前端的活舌伸缩,把门叶按压在门膛框内,由门膛框两头的活舌扣扣牢。所以这样安装成的就是既能随时相互搭叠闭合,又能随时相互分离开启的活动门膛(窗腹)。
为防止门叶开启后,因自重下落闭合,以及防止室外人悄悄拨大门叶的开度,在一根门叶压拉杠上装有两个碰珠,在另一根上装有一个碰珠和一个门叶制动旋钮,通过和门膛框两梃边侧边上的碰珠定位板,碰撞式结合,门叶就可以定位在需要的开度。必要时再将门叶制动旋钮旋入碰珠定位板孔中。
门锁安装在一根门叶压拉杠上的一个锁座上,为加强锁座的稳定性,锁座的一端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一根门叶钢轴上。通过和固定在门框梃边侧边上的锁扣结合,关锁门扇。
由于锁扣上有二道以门叶两轴中心距为半径作的圆孤槽,所以门扇关锁后,仍然能够通过提拉门叶压拉杠,把门叶开启。
为防止蚊蝇进入居室,最好在门膛背面覆盖窗纱,在门膛两侧装置布帘。
门框四边装置密封条,当门扇关闭后,进一步密封门扇和门框的结合处。
因为门叶的钢轴平行横穿门膛框,形成了较密的钢筋横栏,所以本实用新型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动门叶式房屋门窗,由于门膛(窗腹)可以自由开启和闭合,所以实现了集通气透光、防风御寒、挡蚊蝇、防盗和遮挡视线于一体的目的。解决了用背景技术制造的门窗功能单一,进出居室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1:是一种活动门叶式房屋门在锁扣处剖面图
附图2:是门背面结构图
附图3:是门右视图
附图4:是图3的(拉手部位结构)局部放大图
附图5:是图2的(拉手部位结构)局部放大图
附图6:是图3的(锁扣结构)局部放大图
附图7:是锁扣结构左视图
附图8: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件号说明:
1、表示门框
2、表示门膛框
3、表示门叶
4、表示门叶压拉杠
5、表示门锁
6、表示碰珠
7、表示窗纱
8、表示铰链
9、表示门侧布帘
10、表示门叶Ⅰ轴
11、表示门叶Ⅱ轴
12、表示拉杆
13、表示弹簧
14、表示活舌
15、表示活舌扣
16、表示门框密封条
17、表示锁扣固定板
18、表示锁扣活动板
19、表示保险旋钮
20、表示锁扣活动轴
21、表示碰珠定位板
22、表示门叶制动旋钮
23、表示窗纱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厚余,未经姚厚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1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