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捞器无效
申请号: | 93224374.6 | 申请日: | 199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中;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吕爱萍,郑祖芳 |
地址: | 47313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及井下作业的多功能打捞工具,特别适用于打捞井底各种材质、形状的小件落物,如钻头牙轮、钻井大钳牙、卡瓦牙等。
现有打捞井下小件落物的主要工具有:强磁打捞器,反循环打捞篮,牙轮打捞器,磨鞋等打捞工具。强磁打捞器是利用打捞器上的强磁铁的磁力打捞井底能被磁化的落物,因井下落物常被泥砂覆盖,工具入井后磁块与落物之间难以形成理想的接触面积,且工具底部本身易被泥包,打捞成功率低;反循环打捞篮系采用反循环系统,使落物进入打捞工具内,对于较大尺寸的落物(如钻头牙轮体)须经旋转套抓落物,因篮状爪强度低,易先期损坏而致使落物重新落入井底造成打捞失败;牙轮打捞器类似短常规取芯工具,能把落物在内的井底地层钻取一段岩芯取出地面达到打捞目的,该工具因无反循环通道,使得正循环时中心水眼钻井液的水力冲击力把落物排斥于井眼边缘,工具套抓落物困难,该工具也无引鞋结构,井径扩大率严重和井斜较大的井段打捞成功率更低;磨鞋磨铣打捞工具是在工具底部设置磨鞋,由于落物磨小后将随着磨鞋一起旋转从而失去了被磨铣的可能,该工具处理事故速度慢周期长,且不彻底,易给后继施工埋下事故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打捞工具单一打捞功能的缺点,集多种打捞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打捞器,并使之各功能相互支持,提高一次打捞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完成的:打捞器主体由外筒体和内筒体组成,外筒体上端通过螺纹与上接头连接,上部与下部设有反循环通孔;内筒体上端通过螺纹设有凡尔球座,上部与外筒体相应地开有反循环通孔,底部螺纹上装有磁芯承托接箍,接箍上承托一个磁芯总成,在反循环流体冲力作用下,落物集聚在井底中心,磁芯总成可吸引井下落物沿内筒上滑;外筒体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拔鞋,拔鞋内腔呈倒圆锥形,拔鞋下部内外表面镶有硬质切削块,可以用于取芯、磨铣落物并引导落物进入打捞器内;在拔鞋内腔上设有岩芯爪,用以抓卡断拔鞋内的岩芯,使其进入打捞器内筒。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捞器综合了机械套抓、磨铣、取芯、水力打捞和强磁力打捞功能,并且各功能间相互支持,因而可有效地提高一次打捞成功率,降低工程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结构剖面图;
图2是打捞器中磁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打捞器外筒体(6)上、下部开有反循环通孔(7)、(5),上端带有内螺纹与上接头(11)相连接,底部带有外螺纹用于连接拔鞋(1);拔鞋(1)带有引鞋坡口,底部内外表面镶有硬质切削块,拔鞋(1)内腔呈倒圆锥形,其上置有岩芯爪(2),岩芯爪(2)的外型与内腔锥度相配,岩芯爪(2)可以抓卡断岩芯;内筒体(8)上端内螺纹处装配凡尔球座(9),凡尔球座(9)内带有用以容纳钢球(10)的深藏式球座,这样在大斜度井中钢球(10)不致于因错位而使反循环失效,具备可靠的密封性;内筒体(8)上部与外筒体(6)上部相应位置开有反循环通孔(7),底部的外螺纹用以连接磁芯承托接箍(3);磁芯总成(4)由绝磁套(12)和磁钢(15)组成,磁钢(15)设置在绝磁套(12)内腔,其上面与绝磁套(12)通过螺栓(14)固定在一起,底面外露形成强磁区,绝磁套(12)带有的台肩座落在磁芯承托接箍(3)上,绝磁套(12)壁体内设有纵向反循环通孔(13)。在反循环打捞时,井底落物被钻井液流冲击聚集于井底中心,被磁芯总成的强磁力所捞获;加压钻进过程中,地层岩芯与落物推动磁芯总成上滑,一起进入打捞器内筒,达到打捞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4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