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快速多用开水热水机无效
申请号: | 93224753.9 | 申请日: | 1993-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8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元;陈绍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元;陈绍唐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全自动 快速 多用 开水 热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多功能全自动快速多用开水热水机。
以往的开水器、热水器,往往功能单一,而且大多数发热元件是电热丝,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没有附设控制电器与电子报警装置,因而不能一机多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全自动快速多用开水热水机,具有对水净化、矿化、磁体,供开水、热水、冷饮用水,语言报警、自动保温、自动加水,停电水自动保护,水位自控,漏电保护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来完成的:整机由水箱、发热元件、进出水管与电源控制器组成。在水箱内安装有开水发热管和热水发热管。两发热管分别与进水分流管连接,开水发热管出口与开水 阀和开水、热水混合阀连接。热水发热管出口与热水管连接,热水管又与开水热水混合阀连接。进水分流管与自来水接头连接,接头通过无水压力开关与净化器总成连接,净化器总成与电磁阀连接,净化器总成安装开水箱一侧,电磁阀上安装有矿泉水出水管阀。开水发热管与热水发热管两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电源控制器与电源线插头电连接,电磁阀与电源控制器中的水位控制电路电连接。
为使该机具有净化、矿化、磁化功能,在净化器总成内安装有过滤物、净化矿化物和磁化物。
在电源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有漏电保护电路、开水温度自控电路、报警电路、热水超温自控电路、恒温电路和开水热水控制开关、开水热水指示灯、保温指示灯、漏电保护指示灯、扬声器、音响集成电路、继电器、变压器,以上电路元件串并联电连接构成。
在水箱外壁明显位置安装有开水水位显示器。
所说的发热管,在其内或外壁上涂复有微电子转换热膜,且管两端涂有导电胶。发热管的安装可以多管套装与排列安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微电子转换热膜,所以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达97%;2、具有多功能,既有净化、矿化与磁化水的功能,又有自动电热、语言报警、自动保温、自动进水,停电或停水自动保安,水箱水位自控、漏电保安等十多个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控制线路图。
参照图1,水箱(15)可用金属板或塑料制成,其内安装有发热元件,进出水管,与其配套的有电源控制器。如图示,发热元件是开水发热管(5)与热水发热管(14),两发热管(5)、(14)分别与进水分流管(2)连接,开水发热管(5)卧装,其出口与开水阀(4)和开水、热水混合阀(3)连接;热水发热管(14)出口与热水管(13)连接,热水管(13)又与开水热水混合阀(3)连接。进水分流管(2)与自来水接头(1)连接,接头(1)通过无水压力开关(21)与净化器总成(7)连接,净化器总成(7)与电磁阀(12)连接,总成(7)安装于水箱(15)一侧,电磁阀(12)上安装有矿泉水出水管阀(20)。开水发热管(5)与热水发热管(14)两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17)电连接。
为了使水达到净化、矿化与磁化,在净化器总成(7)安装有过滤物(8)、净化物(9)、矿化物(10)和磁化物(11)。过滤物(8)是石英,净化物(9)是活性炭纤维,矿化物(10)是麦饭石,磁性物(11)采用永久磁铁。
为了明显水箱水位情况,在水箱(15)外壁上安装有开水水位显示器(19)。开水发热管(5)与热水发热管(14)内或外壁上涂复有微电子转换热膜,管两端涂有导电胶。电子转换热膜具有热速快、热利用率高、耗电少的特点。在水箱(15)中开水发热管(5)、热水发热管(14)可多管套装与排列安装。图中:1、自来水接头 2、开水热水进入分流管 3、开水热水混合阀
4、开水阀 5、开水发热管 6、密封盖
7、净化器总成 8、过滤物 9、净化物
10、矿化物 11、磁化物 12、电磁阀
13、热水管 14、热水发热管 15、水箱
16、电子发热膜 17、电源控制器 18、热水密封盖
19、开水水位显示器 20、矿泉水出水管阀 21、无水压力开关
22、电源线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元;陈绍唐,未经李德元;陈绍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4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