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无效
申请号: | 93224757.1 | 申请日: | 1993-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096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1 |
发明(设计)人: | 熊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青松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9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制动 紧急 补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补救装置,尤其是能在汽车所有制动系统失灵时进行补救性制动的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
目前公知的空气和液压制动型汽车的制动系统构造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总成、制动分泵、制动鼓总成,经管道连接而成,制动时由制动鼓内蹄铁向外扩张,使制动鼓停止旋转达到制动的目的。由于汽车的轮胎是圆型的,着地面积小,汽车制动时轮胎与地面磨擦力和阻力小的因素。由于汽车行驶时的惯性作用在紧急制动时还要向前行驶一段距离才能停止。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还无任何制动补救装置,只有一些高档轿车如奥迪、标致等汽车制动鼓内装有防抱死装置,该装置只能防止制动失灵,但不能减少汽车制动时的贯性。国外生产的汽车只是利用气襄在汽车出事时对司机加以保护。汽车行驶时时速越高惯性越大,制动时车轮与地面磨擦所产生的拖印越长,造成车毁人亡重大交通事故的机会越多,特别是汽车的前后轴和制动管道段裂无法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它不仅能减少汽车制动时的惯性和缩短轮胎与地面磨擦所产生的拖印。而且能在汽车所有制动系统失灵时进行补救性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动板上部两端各有一个孔,孔的上方各有一个定位止推块,前后制动臂的两端也各有一个孔,制动板由销子和前后制动臂连接。制动臂的另一端由销子固定于前后底座的J型槽内,前后底座上部有四个对称孔由镙丝或铆钉将底座固定于汽车大梁的两边,每辆汽车装有左右两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制动板的下端装有一块橡胶制动皮,制动皮四周各有一个道方型槽上部有数道△型槽,表面有若干个防滑小齿,制动板内四周各有一道方型边,上端有数道△型销,制动皮由方型槽和△型槽,固定于制动板内的方型边和△型定位销内。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由电动锁销锁住与汽车大梁平行,工作时按动电钮接通电源锁销张开,击发弹簧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弹出,制动板与地面密切配合进行磨擦产生阻力进行制动。此时制动臂与地面角度是向后倾斜50度。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电动锁销线圈还可以与汽车电脑连接。当汽车电路及电动锁销线圈出现故障时可利用备用装置手柄,手柄由钢丝绳与电动锁销的销连接。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复位时由50W刷水器电动机,经偏心轴推动液压总泵,同时电动器工作将旋转回油阀关闭,液压总泵将储油箱内杀车油注入分泵,分泵推动拉钩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拉回复位。空气制动型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工作时由空气制动分泵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推出与地面磨擦回位时由弹簧的拉力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拉回复位。达到回位的目的。
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利用大于轮胎着地面积五倍以上的,制动板和制动皮与地面直接磨擦产生阻力减少了汽车制动时的惯性和轮胎与地面磨擦的拖印。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采用制动板和制动皮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原理图
图2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纵面构造图
图3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制动板剖面构造图
图4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前后底座剖面构造图
图5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前后制动臂及销子构造图
图6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第二个实施例构造图
图7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液压总泵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8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液压分泵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9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电动锁销纵剖面构造图
图10是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的回位拉钩构造图
在图1和图2中制动板A1,上面两端各有一个孔A5,孔A5上端各有一个定位止推块A6,制动臂B1、B2,两端也各有一个孔B5,制动板A1,通过销子A10,与制动臂B1、B2连接,制动臂B1、B2的另一端通过销子A10,固定于如图4所示的底座C1和C4的J型槽C2和销孔C3内,底座C1和C4,上端有四个对称孔C5和中间有一道宽边C6,由螺丝或铆钉通过对称孔C5将底座C1和C4直接固定于汽车大梁C8的钢板吊耳C23。前面汽车紧急制动补救器工作时,制动臂B1和B2,与地面的角度是向后倾斜50度。用于空气制动型汽车的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如图2所示工作时由空气制动分泵B4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推出,回位时由弹簧B3的拉力将汽车制动紧急补救器拉回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青松,未经熊青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47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金属构架构件的可拆卸的装置
- 下一篇:双向密封转芯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