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营养自供花盆无效
申请号: | 93224977.9 | 申请日: | 199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3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柏树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3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 自供 花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营养自供的花盆。
花盆是草木、花卉栽培的载体,一般的花盆必须进行天天浇水加营养液,以维持植物生长的需要,此工作既繁琐而又麻烦,易造成浇水过量或不足,花盆的底孔又易漏水而污染环境和殃及楼下住户,对个别因外事出门的人来说,常因无法及时浇水致使花木缺乏营养而枯萎,为了寻求一种具有营养自供功能的花盆,国内已有不少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花盆问世,如申请号93217325.X的营养自供花盆,它由栽培盆、储水盆、加水管、毛细吸水管等组成,利用毛细吸水管的自吸水原理,使插装在栽培盆盆底上的毛细吸水管吸入营养液或水并源源不断地渗入栽培盆内的栽培介质中,使介质既得到营养又保持湿润,改变盆口浇水为盆底吸水,实现营养自供目的。该花盆由于结构上的缺陷易造成盆土透气性较差,影响植物须根生长,不利养份吸收。其次,加水结构不理想,人们加水不便并难以窥视储水盆内水位,故无法把握加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仅加水简便、可控制加水量,而且能增大气室为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的营养自供花盆。
本实用新型是现有花盆结构的改进,有一个可盛装栽培介质的栽培盆与盛装营养液或水的储水盆可卸式固定连接,毛细吸水管穿插在具有多个通孔的盆底上并伸入储水盆的营养液或水中,该盆底采用内凸式结构,使其与营养液或水充分隔离,形成一个增大空气流通的气室,提高透气性和渗水性。兼多种功能的通气加水口设在栽培盆的盆侧,营养液或水从口中加入,使植物通过须根从盆底吸水,实现营养自供的目的。
该花盆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克服了旧式花盆漏水污染环境和殃及楼下住户现象,且定期加水简便,可控制加水量。由于内凸式的盆底结构,增大了空气流通气室,提高了透气性和渗水性,为植物创造了一个润而不涝、爽水透气的生长环境,促进空气循环畅通底部,水肥气热协调,有利植物须根发达和养份吸收,实为一个造型美观,高雅的装饰性花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外形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外形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结合上述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营养自供花盆(参见图1-6)选用优质无毒塑料或水泥或瓷或陶制作盛装栽培介质(9)的栽培盆(1)和盛装营养液或水(11)的储水盆(4),栽培介质(9)可以是泥土或无土栽培,栽培盆(1)可制成各种形体、上沿外翻成盆式结构,它与储水盆(4)可卸式固定连接,可采用插脚插接连接,也可以是环槽旋合连接,亦可以是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与储水盆(4)注塑一体、两侧带钩的插脚(6)插接,插脚共3个,均布排列,利用塑料本身弹性卡入栽培盆(1)盆底(5)相配孔中被紧紧钩住而固定,拆卸时用力拉开即可。具有多个通孔(8)的栽培盆(1)盆底(5)为内凸式结构,通孔形状多种,盆底与储水盆内的水面相隔离形成一个较大的气室(10),提高透气性和渗水性。毛细吸水管(7)为渗水性强的软质材料,采用化纤织物或塑料海绵或绵纱布或无纺布制成,具有强力的吸水功能,它插装在栽培盆(1)盆底孔中,至少两根,其两端伸入储水盆(4)内的营养液或水(11)中,吸收养份并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植物生长。
营养液或水份的供给通过设置在栽培盆(1)下部盆侧的通气加水口加入,该加水口1~3个均布,可以开成实施例1的通孔式(2)(图1-3)或实施例2的内凹式(12)(图4-5),它们与储水盆(4)边沿形成通气加水口,其作用在于通气、加水、观察、排水等等。储水盆(4)的底部还有3~4个均布的底脚(3),支承总体重量。
本花盆集栽培盆(1)与储水盆(4)为一体,可以摆放又可吊栽亦可壁挂式,一改传统的天天浇水为定期加水渗灌,使盆土长期保持干湿适度、疏松和透气,不仅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便于花木管理,特别是外出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柏树,未经郑柏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4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