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无效
申请号: | 93225006.8 | 申请日: | 199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13 |
发明(设计)人: | 乔尚信;姚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视大学科技服务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纺织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章明珠,沈天培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和体育运动工具--自行车用的保健减振鞍座。
自行车是我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发明200余年来,其鞍座一直采用传统的三角形式样。这种形状的鞍座与骑车人的运动姿态,使骑车人的大部分体重通过会阴部紧压在鞍座的鞍架上作强烈摩擦,引起该部位十分不适。另外,传统鞍座虽大多装有支承弹簧(一般为两只弹簧),但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减振效果不理想,使脑部易受振动。据抽样调查,有35%左右的男女骑车者因此患有不同程度的坐骨疼痛、生殖器部位发炎等症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减振效果理想的保健自行车鞍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鞍座的结构特征是,取消了原三角形结构鞍座的前凸部分,形成一种能避免与人体会阴部接触的腰形结构式样。鞍座的鞍架下装有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支承弹簧,弹簧的下部通过螺栓与固定在车架立管上的支架相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骑车者会阴部与鞍座不发生接触,采用三点式弹簧支承结构后,连续骑车2小时以上亦无不适之感,这种支承结构又能使鞍架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作弹性摆动,十分舒适,减振效果明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原结构鞍座形状的俯视比较图,图中虚线部分为原三角形结构鞍座的前凸部分,实线部分为本实用新型设计腰形鞍座的俯视外形。
图中:
1.--座垫 2.--鞍架
3.--弹簧 4.--支架
5.--接头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鞍座的制造方法与传统鞍座的制造方法相同,将贴有塑料座垫1的腰形塑料鞍架2通过三只弹簧3与支架4相连接,弹簧3的上下端分别用螺栓与鞍架2和支架4固定。支架4又通过接头5用螺栓紧固在车架立管上。现有的传统三角形鞍座在稍加改装后即可制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腰形鞍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视大学科技服务公司,未经上海电视大学科技服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5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