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刺破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3225619.8 | 申请日: | 199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16 |
发明(设计)人: | 管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俊强 |
主分类号: | H01R4/24 | 分类号: | H01R4/2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季良赳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破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尤其是电子设备中印刷线路间,导线与导线间连接用的刺破型连接器。
常用的刺破型连接器是由若干个作为接线端子的圆管,设置于一基板上,其结构组成是,每个圆管底部分别有导线引出,导线末端再配合其它用以插置连接的插头连接到印刷线路板上或连接到所要连接的地方,而圆管的圆周面上有一夹缝,夹缝的顶端有一V型开口,该开口上具有一斜面和利刃,在导线接入连接器时,把末剥制的导线一端放置于V型的开口上,再施力将导线压入夹缝里,由于开口具有利刃,在导线压入的同时将导线的绝缘皮刺破,刺破后裸露的导线被压入夹缝里并与圆管连接相通。现有的刺破型连接器由于上述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是,圆管状端子在制造上较为麻烦,且无其它固定导线装置,压入的导线易脱落和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在接导线于夹缝里时,操作者必须手持导线两端,再施力将导线压入圆管夹缝里,因此导线必须留较长的长度,操作完成后,多余的导线须剪断,造成导线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刺破型连接器,使用该连接器操作方便、能使被接入的导线不易脱落并能使接线端子与导线、端子与印刷线路板接触牢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刺破型连接器由数个并列的接线端子、端子上夹座、端子下夹座、推夹所组成,端子放置在端子上下夹座之间,该端子前端有一夹缝和切口,当导线放置于切口的前方,再用推夹将导线推入切口,导线上的绝缘皮被刺破而进入夹缝使得导线与端子连接,且同时端子由端子上夹座和端子下夹座夹固,从而完成导线与连接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使用了端子上夹座和端子下夹座,接线端子被夹固于中间,接线端子与导线不易脱落,并与印刷线路的焊点接触牢固。
另一方面,当端子上下夹座将端子夹固后,由于采用了推夹,可用推夹将导线依次推压进入端子的夹口和夹缝,免去了操作者手工将导线压入夹缝的不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一种公知的刺破型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介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由端子上夹座1、端子下夹座2、端子3及推夹4组成了本实用新型。
端子上夹座1,其上排列有数个开口11,相邻两开口11间的上方有凸点12,开口11后方有定位孔13;端子下夹座2,其上排列有数个开口11,相邻两开口11间的下方有凸点12(图中未标出),开口11后方有定位柱21,开口11与定位柱21间有长凸块22;
端子3,其前端有一薄切口31,该薄切口31从中间分成左右两边且向内延伸成一夹口32,该夹器32的后方有长槽孔33,而长槽孔33后方有圆孔34,端子3的后端呈一弯脚35,该端子3上的圆孔34及长槽孔33,分别套置在端子下夹座2的定位柱21及长凸块22上,使得端子3的夹口32正对着端子下夹座2的开口11,端子上夹座1盖合在端子下夹座2上,端子下夹座2的定位柱21正好插入端子上夹座1的定位孔13里,从而将端子3夹在端子上夹座1与端子下夹座2之间;
推夹4,其上下各排列有数个V型开口41,而于相邻两V型开口41间的下方有位槽42,当推夹4夹置在端子上夹座1及端子下夹座2上,V型开口41与开口11相对,凸点12则滑入位槽42里。
如图3所示,在连接导线和连接器时,将导线5置于端子3前方,再将推夹4置于导线5的前方,端子上夹座1与端子下夹座2上的凸点12对着推夹4的定位槽42,而开口11对着推夹4的V型开口41,再施力推压推夹4,推夹4即将导线5推入端子3的夹口32里,由于端子3的前端具有薄切口31,当推夹4施力推压导线5,导线5经过薄切口31时,导线5上的绝缘皮被刺破而进入端子3的夹口32里,导线5即与端子3连接相通。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将端子3改为双向结构,其前后端均有薄切口31、夹口32及长槽孔33,如图4的形状。另有一插接头6插置在结合成一体的端子上夹座1及端子下夹座2的后方,该插接头6上有数个开口11,两相邻开口11间的上下方各有凸点12,同样可将导线置于插接头6的开口11的前方,再插入端子上夹座1及端子下夹座2夹固的端子3的后端,从而将导线卡置在端子3后端的夹口32,端子3的前端则仍入以推夹4将导线5卡置在端子3的前端夹口32里,因而形成双向连接导线的刺破型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俊强,未经管俊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5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