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无效
申请号: | 93227144.8 | 申请日: | 199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8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李敦康;李景卉;刘俊杰;乔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泳廉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散热 器用 冲击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属于散热器结构的改进。
干式冷却方式要求散热器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能,能经受突然充入高温水时散热器冷却扁管急剧膨胀,并保证一定的使用寿命。在已有技术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内燃机车,其配用的干式散热器[1](如附图1所示)中的冷却扁管[2]与黄铜管套[3]锡焊为一体,然后套于硅橡胶模套[4]上,散热器的上管板[5]与下管板[6]分别插于橡胶模套[4]上。当冷却扁管[2]注入高温水时,受热的扁管[2]带动黄铜管套[3],经硅橡胶模套[4]弹性地连接于上、下管板[5、6]上,从而实现自由膨胀。这种结构虽可保证散热器冷却扁管具有耐热冲击性,但由于硅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差、强度低、不耐磨,不耐撕裂,硅橡胶模套虽然能耐一定的温度范围,但经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易老化、易撕裂损坏,因此使用中,散热器经常出现漏泄现象,影响了机车的正常运用。又因为硅橡胶模套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更换困难,给使用维修干式散热器带来很大的麻烦,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冲击缓解器,以取代已有技术中的硅橡胶模套,从而克服由于硅橡胶模套在高温运用条件下,易老化、易撕裂而造成的泄漏和运用维修不便的问题。热冲击缓解器可独立的缓解和吸收热冲击,从而保证内燃机车的正常运用。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由外套、内套和O形密封圈组成,热冲击缓解器的外套和内套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密封面经镀镍处理,外套与散热器冷却单节法兰用螺栓连接,内套与散热器集流管间用螺栓连接,内、外套间为间隙配合,它们之间装有O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在工作时,冷却扁管受热膨胀,带动散热器的管板、法兰和热冲击缓解器外套,在内套和集流管间实现无阻碍地膨胀,从而保证了本发明具有很好的耐热冲击性,其内、外套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密封表面经镀镍处理,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和不易撕裂特性。内、外套间为间隙配合,并装有O形密封圈,能有效地防止冷却水渗漏,且拆装简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保证散热器在冷却水温度突变时,能很好的缓解和吸收冷却扁管由于受热膨胀所产生的热冲击,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抗磨和密封好的优点。通用型O形密封圈成本低,运用中密封圈失效时,拆装方便,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满足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运用的需要,是一项适于实用、经济可靠的产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1:已有技术的干式散热器结构简图及剖面图;
附图2:装有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的干式散热器结构框图;
附图3:热冲击缓解器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用热冲击缓解器的实施例如附图2、3所示。热冲击缓解器由外套[10]、内套[12]和O形密封圈[15]组成,为了节省热冲击缓解器的装用数量和便于拆装维修,本发明将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1]分成若干个散热器的冷却单节[7],每个冷却单节[7]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冷却扁管[2],它们分别焊于冷却单节[7]的管板[8]上,冷却单节[3]的管板[8]上的装有法兰[9],热冲击缓解器的外套[10]与冷却单节[7]上的法兰[9]用螺栓[11]连接;干式散热器[1]的冷却水下部集流管[13]上装有热冲击缓解器的内套[12],内套[12]与集流管[13]间通过螺栓[14]连接,热冲击缓解器内、外套[12、10]间为间隙配合,它们之间装有O形密封圈[15],密封圈[15]的个数可以根据内、外套[12、10]之间的配合尺寸,在1~4个间选择;内、外套[12、10]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密封面经镀镍处理以增强其耐腐蚀与耐磨损能力。
在冷却单节[7]的出口端,冷却水温度已下降,故在冷却单节[7]与上部集流管[13]、出水口[17]联接处不必装热冲击缓解器。
当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水在一定温度时,散热器内没有冷却水流入,当冷却水温度超过一定温度值时,高温水经进水口[16]注入干式散热器[1],并经各冷却单节[7]注入冷却扁管[2]内,冷却扁管[2]受热膨胀带动管板[8],法兰[9]和外套[10],在连于下部集流管[13]的内套[12]内无阻碍地膨胀,从而缓解和吸收热冲击,冷却水经散热器单节[7]冷却后经集流管[13],出水口[17]送至柴油机。在内、外套[12、10]之间因采用间隙配合,并装有O形密封圈[15],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却水的泄漏。O形密封圈[15]选用通用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失效时拆装简便。本热冲击缓解器经内燃机车干式散热器配机试验证明,适于实用、简便易行,工作可靠,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未经铁道部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7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