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囊三腔管的牵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27402.1 | 申请日: | 199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2 |
发明(设计)人: | 戴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允明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F5/00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巨勋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囊三腔管 牵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囊三腔管的牵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是开展气囊压迫食管止血疗法的必备器具。
众所周知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病,进而引起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率很高,约有50%病人在初次大出血时死亡,而门脉高压病人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约1/3发生大出血,在出血后幸存者又有1/3在其后的出血中死去。此种病人一旦出血,多数在1-2年内还会再出血。迄今治疗效果很不理想,欧美各国紧急分流术后直接死亡率为22-80%;日本做门奇静脉断流的死亡率为15-26.3%,如果已做过断流术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4.7%,有的高达20-40%,尤其是已经腹、胸做过断流术者,有时急诊手术已属不可能。所以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寻求非手术疗法,1960年Read等开展气囊压迫食管止血法。1971年Sengstaken-Blakemore改进了原来的气囊,称之为SB三腔管,目前国内外仍在各医院普遍使用。但是必须用很长的绳索通过固定在患者床外的支架或墙壁、门窗,悬吊450-600克重的砝码,进行牵引,而在实际临床上普遍吊挂盛满水的500ml滴流瓶,通常需压迫牵引24-72小时,有的达数周,且不说笨拙和不方便,由于固定的牵引方向,严重限制了患者的床上翻动,给褥疮、坠积性肺炎及尿路感染的防治带来一系列困难;近年来有人直接将双囊三管腔管用粘膏固定地患者鼻翼,姑且不说拉力难以维持,其大小无法判定,粘膏很快就会松脱失效,而且由于粘膏和管壁直接压迫鼻道,造成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引起面部、口底蜂窝织炎,尤其可引起败血症、窒息死亡;同时在持续牵拉过程中,一旦胃囊破裂或漏气导致食道囊上滑,堵塞咽喉,甚至窒息而突然死亡;另外在向胃囊与食道囊内充气的量也只是凭经验,没有科学、准确、能连续观察的客观指标,更不能及时显示双囊内的压力和拉力,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基于上述原因,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患者体位活动自由、管的方向随意可调、拉力控制准确、双囊内的压力显示可调、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防止传统牵引方式所造成的一系列弊端,患者痛苦小的双囊三腔管的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戴在头上的刚性帽式骨架,两侧下边以纤维布带固定于颏下,支架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帽式骨架相连,支架上装有分别与胃囊管、食道囊管相通的表式气压计,弹簧拉力计的一端与双囊三腔管相连,另一端通过双向紧缩螺母与设在支架前端滑道上的滑块相连,滑块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
所述的支架也可以是单臂支架。
所述的刚性帽式骨架,也以是置于胸或腰部的紧固带,以刚性的连接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固定支架,置于患者自身以及设有表式气压计、拉力计、滑道、滑块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所以具有以下优点:患者体位活动自由、管的方向随意可调、拉力控制准确、时刻指示,一旦胃囊破漏,拉力自动消失防止堵塞咽喉;既有效地防止窒息,又能随时观察双囊内的压力,并能随意调整。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患者痛苦小,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臂支架的实施例。
图4是固定架设在胸部的实施例。
图5是固定架设在腰部的实施例。
图6是拉力控制与支架滑道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是紧固带、连接板、支架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8是支架与固定架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囊三腔管传统牵引方式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刚性帽式骨架1、13是以硬塑料板条经加工成型,两侧下部设有纤维布带2以尼龙搭扣挂在颏下彼此相连,支架3的一端与衬有加强板的刚性帽式骨架1相连,通过固定螺栓11紧固,支架3上装有分别与食道囊、胃囊相通的表式气压计4、10,弹簧拉力计5的一端与双囊三腔12相连,另一端通过双向紧缩螺母6与装于支架前端滑道7上的滑块9相连,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8,所述的支架3也可以是单臂支架15、19;所述的刚性帽式骨架1、13也可以是置于胸部或腰部的紧固带18以刚性连接板17将其相连,单臂支架15通过滑块14以固定螺栓16固定在刚性连接板17上。
使用时先按常规将双囊三腔管12送入胃和食管内,再将胃囊管和食道囊管的体外端分别与表式气压计4、10相连,向胃囊管注气使其达到所需压力,然后调整固定螺栓11、8使之双囊三腔管12拉直后不接触鼻翼,固定好固定螺栓11、8,再把拉力计5的挂钩挂到双囊三腔管12的小环内,旋动双向紧缩螺母6控制拉力在450-600克之间,最后向食道囊管注气,使之达到所需压力,如压迫有效可经胃管用生理食盐水冲洗,看有否继续出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允明,未经戴允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74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