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来复式返馈解吸除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27895.7 | 申请日: | 199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05 |
发明(设计)人: | 俞淳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淳植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明珠 |
地址: | 150302 黑龙江省阿***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解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工业锅炉配套的解吸式除氧设备的改进。
为了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水的除氧是一个重要环节。GB1576-85《锅炉水质标准》要求2T/H以上的蒸汽锅炉及水温≥95℃的热水锅炉都必须对给水除氧。给水除氧有很多种方法,如:热力除氧、真空除氧、解吸除氧、化学药剂除氧等,综合性能较好的低温解吸除氧系统,对给水除氧后的残氧量为0.05~0.1mg/L,它主要包括:反应器、热交换器、引射器、气水分离器、锅炉给水泵、解吸器、除氧泵、软水箱以及相应的连接管道和阀门等组成,为了提高锅炉的寿命,保证锅炉安全,给水中的残留氧越少越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除氧效果好的锅炉给水除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如下结构来实现的。
它是在现有的解吸除氧系统的基础上,在解吸器(7)和软水箱(15)之间增设减压真空解吸器(14),解吸器(7)和减压真空解吸器(14)之间有串流管(17)相通。在减压真空解吸器(14)里装有返馈管(11),返馈管(11)的管口高于溢流阀(16)的水平位置,串流管(17)的水平位置高于返馈管(11)的管口。除氧泵(10)的流量大于锅炉给水泵(6)的流量。整个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1)、热交换器(2)、引射器(3)、气水分离器(5)、锅炉给水泵(6)、解吸器(7)、除氧泵(10)、减压真空解吸器(14)、软水箱(15)以及相应的连接管道、阀门及仪表组成。
本实用新型用无氧气体解吸除氧,又用减压闪蒸解吸除氧。使减压真空解吸器的液面高于软水箱的液面,使已除氧的水反复循环除氧,选用除氧泵的流量大于锅炉给水泵的流量,已除氧的水供给锅炉外,还有部分水返馈同软水箱中的水由除氧泵抽出,再重新除氧,除氧效果好,可达0.015~0.05mg/L。运行费用低,可达0.2~0.3元/吨水,使用寿明长。
图1是来复式返馈解吸除氧装置的工作流程及结构原理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及实施。
按需要制做好反应器(1)、热交换器(2)、引射器(3)、气水分离器(5)、解吸器(7)、减压真空解吸器(14)、软水箱(15),选择合适的锅炉给水泵(6)、除氧泵(10)及管路、阀门及仪表等,然后组装、运行、调试。首先将软水箱(15)充满水,打开除氧泵(10),软水加压进入引射器(3),引射器(3)同时抽吸由反应器(1)供给的无氧气体和来自减压真空解吸器(14)中的残余气体流经混合管(4),软水中溶解的氧扩散进入无氧体中,进入解吸器(7)中气水分离。解吸器(7)中分离出的含氧混合气体进入气水分离器(5)脱去水分,脱出来的水分回到解吸器(7),气体经过热交换器(2)进一步除去水分后进入反应器(1)中反应脱氧,重新成为无氧气体再被引射器(3)吸入循环使用。在解吸器(7)中除过氧的水经串流管(17)进入减压真空解吸器(14),由于减压真空解吸器(14)中的残余气体被吸走,形成真空,又能进行减压闪蒸解吸,进行第二次除氧。返馈管(11)的管口高于溢流阀(16)的水平位置,串流管(17)的水平位置高于返馈管(11)的管口,这就保证减压真空解吸器(14)的液面高于软水箱(15)的液面,促使减压真空解吸器(14)中已除过氧的水能反复循环除氧。反复次数可根据除氧效果来确定。选用除氧泵(10)的流量大于锅炉给水泵(6)的流量,这就使已达到除氧标准的水除能保证锅炉供水需要外,还有部分水返馈同软水箱(15)中的水由除氧泵(10)抽走再重新除氧,返馈量的大小,可根据除氧效果需要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淳植,未经俞淳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7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