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弧炉底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3228103.6 | 申请日: | 199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姜兴渭;姜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 |
代理公司: | 东北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明星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炉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弧炉炼钢装置,特别是一种水冷环状直流电弧炉底电极。
直流电弧炉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与传统的三相交流电弧炉相比,具有石墨电极消耗少,电耗低,用电质量高,噪音小和耐火材料消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该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直流电弧炉的关键技术有两大部分,直流整流电源和炉底电极。
目前直流电弧炉的炉底电极结构形式有多电极风冷、三极或单极水冷和整体导电炉底风冷三种形式。多电极风冷底电极主要结构是将几十根至上百根针状(直径几十毫米),电极打结到炉底耐火材料中,并伸出到炉底炉壳以下用集电极板将它们联接。中心处有一风管以通入冷却空气。在集电极板与炉底板之间是空气腔并设有大量象透平机那样的空气导向叶片,使得当冷却空气进入空气腔后能朝着针状导电棒流动。其存在的缺点是炉底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安装比较麻烦,炉底耐火材料打结困难且不够密实,在停炉时留钢操作,当钢水凝固时产生收缩容易使针状电极拉断,炉底寿命不高,只有100-400炉,因此炉底的成本相对较高。
另有一种炉底电极是采用单电极或三电极水冷,单电极水冷,其主要缺点是炉底导电集中,对熔池的搅拌相对较弱,由于集中导电,需要的导电面积相对较大,制造时的金属消耗量也大,由于底电极面积较大,炉底散热增加,而三电极水冷炉底明显不如单电极水冷炉底,因为它增加了炉底结构复杂性,增加了制造成本。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寿命长、易维修的水冷环状直流电弧炉底电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电极,冷却装置,炉壳,其结构要点是电极呈环状导电体,上端高出炉壳上口面,下端伸出炉壳的底口面,冷却装置是设在电极外围的环状箱体,箱体外通过联接板与电缆连接,炉底电极通过炉底法兰与炉壳法兰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方式予以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底电极的结构剖面图。
从图1可以看出,环状导电体1设在炉壳2中央,其上端面高出炉壳上口面,下端伸出炉壳下底口面到环状水箱底板7处,环状水箱6设在环状导电体外围,炉壳下部开口设一法兰3,并与环状导电体上的电极法兰4连接,两法兰之间通过酚醛电木绝缘。环状水箱上设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5,用以通入冷却水,多个电缆连接板10设于环状水箱四周,与电缆连接,小炉底8设于环状导电体下部环状水箱中部开口处。耐火材料11填满炉壳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底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材料用量少且价格低廉,制造工序也简单,因此整个底电极的成本很低,每吨钢水消耗底电极所需成本2元左右。
2.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每个炉役(按100炉计)小修一次,可连续使用10个炉役以上即大于1000炉。
3.炉底修砌和打结方便,小修方便,易于更换熔损部分。
4.炉底导电半径大,电弧磁场搅拌力强,有利于钢水成分和温度均匀。
5.由于 轴向整体强度远大于多极针状阳极,从而克服了停炉后造成导体电极拉断。
6.电阻小,电能损耗少,炉底散热也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8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杆防脱器
- 下一篇:带有热水供应管道的节能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