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用分流式氧枪喷头无效
申请号: | 93228612.7 | 申请日: | 199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峨;李树贵;李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 |
代理公司: | 鞍山热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长保 |
地址: | 114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炼钢 分流 式氧枪 喷头 | ||
本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用分流式氧枪喷头属于转炉炼钢用吹氧设备。
目前转炉炼钢用的分流式氧枪喷头通常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将二次燃烧用的副氧孔开在喷头的侧壁,这种结构虽然达到了二次燃烧的目的,且喷头端部的冷却较好,但副氧孔下面的喷头侧壁受纯氧燃烧高温火焰的侵袭,容易损坏,影响了喷头的寿命。另一种是将副氧孔开口于喷头的端面,这种结构由于主、副氧孔集中在喷头端部,占据面积较大,难于保证喷头的中心水冷强度,影响喷头寿命,此外由于受氧枪喷头外径的限制,不得不减少副氧孔的数目,导致二次燃烧效果下降。上述两种喷头的副氧孔都很长,副氧柱也都不能搞得太粗,故副氧孔通常都为直筒形,无法控制出口氧气流的速度和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用分流式氧枪喷头,它能在不减少副氧孔的数目,以保证高的二次燃烧效果的同时,又保证了喷头中心的水冷强度,以便大幅度地提高喷头的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将副氧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附着于主氧柱上,它们是一个整体,下部与主氧柱分开,成为单独的氧柱,与此相对应的副氧孔也分成上下两部分,副氧孔下部出口在喷头端部。
主氧孔为拉瓦尔形,喷出的氧气为超音速流。副氧孔上部较长,直径较小、一般为直筒形,用来控制氧气流量,副氧孔下部较短,直径可以大一些,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成直筒形、扩张形等不同的形状,也可以在里面设置阻尼片、螺旋槽及凸台等,用来控制副氧流的流速和形状,以满足不同的冶炼要求。根据转炉大小,主氧孔可设1-5个,副氧孔可设3-10个,当主氧孔为1个时,主氧柱上可附着3-6个副氧柱,当主氧孔为3-5个时,每个主氧柱上可附着1-2个副氧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副氧柱的上部附着在主氧柱之上,氧柱的总截面积相对较小,保证了进水通道的畅通,冷却水能顺利地流到喷头的中心,中心水冷效果较好。副氧柱下部与主氧柱分开,单独设置,便于冷却水从主氧柱和副氧柱下部之间的间隙通过,保证了氧孔出口周围和喷头端部的冷却,这样就可以在不减少副氧孔数目的情况下延长喷头的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由图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主氧柱(2)副氧柱(9、8)、挡水板(3)、氧管(1)外管(4)、端部(6)、主氧孔(5)、副氧孔(10、7)组成。主氧柱(2)、副氧柱(9、8)将喷头端部(6)、挡水板(3)、氧管(1)和外管(4)联结成一个整体,副氧柱的上部(9)附着在主氧柱(2)上,两者是一个整体,副氧柱的下部(8)与主氧柱(2)分离,成为一个单独的氧柱。氧气分别由主氧孔(5)和副氧孔(7)喷出,主氧孔(5)喷出的氧气为超音速气流,冲击金属熔池,完成主要的炼钢反应,副氧孔(7)喷出的氧气主要用于二次燃烧,同时也改善化渣效果。冷却水经主氧柱之间的间隙和主氧柱(2)与副氧柱的上部(9)之间的间隙流入喷头中心,然后环绕主氧柱(2)的根部和副氧柱的下部(8)流出。
实施例1: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中心进氧,环缝走水结构,有3个主氧孔和6个副氧孔,每个主氧柱上附着2个副氧柱。主氧孔为拉瓦尔形出口角度为12°,副氧孔为直筒形,出口角度为40°,主、副氧孔在圆周上交叉均匀分布,主氧流为超音速流,副氧流为亚音速流。喷头外径180mm,采用工业纯铜制造,适合于50吨的转炉使用。
实施例2:
副氧孔为扩张形,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8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机智能化电子点火器
- 下一篇:触扭式旋流自动关闭自来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