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品静电检测报警仪无效
申请号: | 93229461.8 | 申请日: | 199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24 | 分类号: | G01R29/2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龙锋,秦少林 |
地址: | 11603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品 静电 检测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品静电检测报警仪。
轻质燃油大部分都是高绝缘易带电介质,在槽车、贮罐等容器的罐装输送作业中,容易积聚电荷和放电。当油品用泵送经流动装置时,能在较长时间内产生和保留大量电荷,当带电油品储存在油罐里时,电荷便在油品中积累起来,若电荷量积累到足够大时,就要引起火花放电,同时有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世界各国都曾多次发生过油品装车静电爆炸事故。
为了保证贮运中的静电安全,传统的对策是限制油品的流速,在近二、三十年内也出现了抗静电剂和消静电器等技术,但最终还是不能消除静电的存在,而且国内外也都曾出现过在规定界限内发生静电爆炸的事例。这就说明限制流速并不是决定静电安全的主要物理量,而决定静电安全的本质则是油品的带电量,即电荷密度。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同意30μc/m是一个合理的控制界限。据此一些国家也研制出了一些检测油品电荷量的方法和仪器。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种。一是利用旋叶电极调制感应信号的检出法,它是利用接地的旋叶电极周期屏幕蔽感应电极,使弧立电极的感应信号周期地外输,从而达到定量描述一定容积内电荷量的目的。此方法在300μc/m量程内,误差只有+10μc/m,但旋叶式传感器结构复杂,而且需要恒速电机驱动,不利于长期连续测量;二是测量弧立电极电位的检出法,它是利用弧立电极的充电电位与特定环境中的电荷密度保持一定相关性的原理来测量的;三是测量单个或两个串联法拉第筒泄漏电流的检出法,它是利用法拉第筒的汇漏电流和液体的体积流速。后两种方法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且不适于现场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在油品电荷量超过安全电荷量时发出报警的油品静电检测报警仪。
本实用新型是由传感器和便携式测量器组成,其特征在于:传感器是由一段主管线7、两端呈球状的金属电极5、绝缘支架4、电极座3、绝缘垫片2、底座1以及罩盖6等组成,在主管线7的上端管壁处开一圆孔,底座1插在主管线7的圆孔内且固定在主管线7上,绝缘垫片2置于底座1的上沿,电极座3插在底座1内,金属电极5固定在绝缘支架4上,然后插进电极座3中,使管线内的金属电极5的球端位于管的中心位置,罩盖6置于底座1上;
便携式测量器是由探头10、外壳13、数字显示器11、控制电路板14、电源15、电源开关9、一组测量选择开关8和报警器12等组成;探头10安装在外壳13上端的一侧,它是由金属内电极17、金属外电极18、绝缘棒19和插座16组成,金属内电极17的一端插在绝缘棒19的内部,金属外电极18套在绝缘棒19的外部,绝缘棒19插在插座16上;电源15和控制电路板14均安装在外壳13的底板上,电源开关9和一组测量选择开关8均安装在外壳13的侧板上,数字显示器11和报警器12安装在外壳13的上底板上。
控制电路板14是由放大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报警电路组成。
绝缘支架4和绝缘棒19均采用聚四氟乙稀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尤其适于现场使用,测量精度高,满足了油品装车、装船管路静电电荷密度的在线监测需要,可以合理提高油品的输送能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2是便携式测量器的主视图;
图3是便携式测量器的侧视图;
图4是探头的主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是由一段主管线7、两端呈球状的金属电极5、绝缘支架4、电极座3、绝缘垫片2、底座1以及罩盖6等组成。在主管线7的上端管壁处开一圆孔,底座1插在主管线7的圆孔内且固定在主管线7上,绝缘垫片2置于底座1的上沿,电极座3插在底座1内,金属电极5固定在绝缘支架4上,然后插进电极座3中,使管线内的金属电极5的球端位于管的中心位置,罩盖6置于底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29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