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流式铝型管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0118.5 | 申请日: | 199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常宝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式铝型管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对流行的立柱式散热器在材质和结构形式方面的综合改进。
由“传热学”基本知识可知,“自然对流”是流体传热的基本形式和影响传热效果的主要因素(如见陶文铨所著《传热学基础》第三章所述);然而,目前流行于社会并列于现行建筑规范的铸铁式、钢柱式、薄钢板焊接式等立柱式散热器,除存在壁厚笨重、建筑负荷大,不耐锈蚀、生产工艺复杂并有“三废”污染等不足之处外,受热空气沿散热器自然对流的状态并非突出,散热效果有待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能使受热空气沿散热器自然对流的管状结构,强化流体传热的“自然对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特征是:由中心线相重合的内扁管1和外扁管3构成M只(即数只)同一结构的立柱,则由内扁管1的外壁面和外扁管3的内壁面构成供散热流体纵向流动的方环形空腔K,而由内扁管1的内壁面构成供受热空气纵向流动的方管状空间G1。为强化内扁管1的刚度和为增加散热面积,在内扁管1的内壁面上制有若干与管壁为一体的纵向肋片2。在外扁管3的外壁面上制有若干与管壁为一体的纵向肋片4;另有与立柱的中心线相平行的前后侧围板7和8附着在若干外肋片4上,从而由外扁管3的外壁面、若干外肋片4、前后侧围板7和8的内壁面构成数只供受热空气纵向流动的方管状空间G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散热流体沿K空间自上而下流动时,受热空气则沿G1和G2空间自下而上流动,这种由受热空气的密度之差在管状空间里的自然对流状态,是流行的立柱式散热器所不能比及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工艺选择如下所述:
1.内、外扁管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连同与管壁为一体的内、外肋片均可一次挤压成型。
2.内扁管1长于外扁管3,二者的长度之差约等于上横管5和下横管6的高度之和;上横管5也系铝合金挤压型材,其端部可制有供流体进出的螺纹管接,其上壁制有M只通孔H1、与内扁管1的上端口相吻合并焊接,其下壁亦制有M只通孔H2、与外扁管3的上端口相吻合并焊接,M只H1孔和M只H2孔一一对应且中心线重合。
3.下横管6是上横管5的平行对称管,其结构形式及其与M只双层扁管立柱的联接方式均与上横管5相同。
4.前后侧围板7和8可以用焊接和联接等方式附着在外扁管3的若干外肋片4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亦即本散热器的侧向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亦即本散热器的数只立柱中的一只立柱及其与横管5和6的联接结构示图,图3是图2的B-B部面图,图4是横管5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中:1.内扁管,2.内扁管上的内肋片,3.外扁管,4.外扁管上的外肋片,5.上横管,6.下横管,7,散热器前侧围板,8.散热器后侧围板,K.由内外扁管构成的供散热流体纵向流动的方环形空腔,G1.内扁管1的内壁面及内肋片2构成的方管状空间,G2.外扁管3的外壁面及若干外肋片4与围板7和(或)8等构成的数只方管状空间,H1.上横管5的上壁通孔,H2.上横管5的下壁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常宝,未经高常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0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控制汽车自动换挡装置
- 下一篇:全封闭手动式药物注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