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胶丸干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31038.9 | 申请日: | 199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晓亮 |
主分类号: | F26B3/06 | 分类号: | F26B3/06;A61J3/07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均华 |
地址: | 26603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丸 干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软胶丸的干燥器。
目前,通用的软胶丸类药品的干燥方法是:在一个很大的房间内放置许多装有胶丸的小车,每个小车上有若干层木板(或塑料板),每个板上放3~5粒厚的胶丸,干燥热源是室内几个靠墙的暖气片,空气的流通仅靠顶部两个约为房间面积1/15的通风孔送往氯化锂除湿装置,除湿后的空气由侧墙几个小孔返回干燥室。这样的工艺有下述几个问题:(1)、空气循环不合理,由于通风孔面积很小,导致干燥室内气流不均匀,有许多死区存在,这些区域的干燥条件很差。(2)、空气温度分布不均匀,由于暖气片局部布置,而且散热面积小,故不均匀的气流流动导致不均匀的空气温度分布。(3)、空气湿度分布不均匀,由于干燥室不封闭,气流流动不均匀,尽管有除湿装置,各处气流的相对湿度差异仍很大。(4)、各小车之间,每个小车上的层与层之间,每个板上的上、中、下各层胶丸间所处干燥条件差异很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不均匀干燥现象。因此,其干燥周期长达24~36小时,而且在干燥过程中,工人师傅还不得不经常进入干燥室内,在车与车之间,层与层之间进行位置互换,同时还需对每层胶丸用手搅动。尽管消耗了很大的劳动力,不均匀性仍很明显。故迫切要求有一种新型装置,以缩短干燥周期,减小不均匀性,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克服上述不足的干燥技术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设计一种干燥装置,用以缩短物料的干燥周期,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利用热泵这类节能系统作为加热热源和除湿器,而利用多层输送带运送物料,物料的整体移动与气流的流动形成逆向运动,吸湿后的气流经热泵的蒸发器降温,而使湿分凝结下来,除湿后的空气由风机增压后流向热泵的冷凝器,空气被加热,再送回到干燥箱,如此循环。
采用该技术方案设计的干燥装置由干燥室、风道、风机和热泵构成,热泵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构成的循环系统,其中,风道连在干燥室的上部和下部,热泵的蒸发器置于干燥室上部的风道内,热泵的冷凝器置于干燥室下部的风道内,风机则置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风道中,在干燥室内装有层分布的带网孔的输送带。
为了使气流在干燥室内分布均匀,在干燥室的上部和下部,依气流的流向分别装有均流板。
电机经减速箱带动传动轴,传动轴再带动输送带运动。每层输送带的运动是通过装在传动轴上的传动轮来完成的,传动方式可以是齿轮啮合,链条连接,或者是皮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1)、将胶丸类药品的干燥周期由原来的24~36小时,缩短为8~12小时;(2)、干燥均匀,免除了人工搅匀,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卫生条件;(3)、改善了软胶丸的崩解度指标;(4)、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药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整个干燥装置就如同一个大环形管,粗的一侧为干燥室1,细的一侧为风道8。在干燥室1内,从上到下分布着一系列的带有网孔的输送带11,干燥物料通过输送带11依次向下移动。电机通过减速箱驱动传动轴,传动轴带动输送带转动。传动轴端上固定着传动齿轮,相邻两条输送带上的传动齿轮采用链条连接,进行传动。在干燥室1上部,风道8的入风风道中安装有蒸发器3,在干燥室1下部,风道8的出风风道中装有冷凝器7,供风的风机装配在蒸发器3与冷凝器7之间的风道中。压缩机6和节流阀5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到蒸发器3和冷凝器7上,使得蒸发器3、压缩机6、冷凝器7和节流阀5之间形成一个环路。另外,在干燥室1的上部和下部依风的流向装有数个均流板2和均流板9。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物料从上部的料斗12下到输送带11上,由输送带从一端送到另一端进行干燥,然后下降到下一条输送带上,最后从底部输出,下到贮料斗中。热空气经风道8从底部通过均流板9进入干燥室1内,与待干燥物料作逆向流接触,不断吸收物料的湿分,提供干燥所需的热量,故其湿度渐增,温度渐低,到达干燥室1的上部后,经均流板2,进入风道8到达蒸发器3,降温而使湿分凝结下来,达到除湿的目的,除湿后的空气被风机4增压后流向冷凝器7,空气再被加热,达到要求的工作参数,再送入干燥室底部,如此循环往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晓亮,未经田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1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