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腹腔积液排放器无效
申请号: | 93231209.8 | 申请日: | 1993-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刚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腹 积液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腹腔积液排放器,属于临床医疗专用器具。
胸腹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医疗中,传统只使用一连结标准穿刺针的橡胶软管,通过与之连结的注射器将胸腹腔积液排出,操作时,首先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将注射器与橡胶软管连结,抽动注射器,将胸腹腔积液抽到注射器内;然后用止血钳将橡胶软管夹住,以避免积液回流;拔掉橡胶软管,推动注射器将积液排到承接容器中;再次将注射器与橡胶软管连结,重复进行上述过程,将胸腹腔积液排出。临床操作中,需要两个人配合方能完成上述过程,而且需反复拔下、接上注射器,反复用止血钳夹紧、放松橡胶软管,以排出胸腹腔积液,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造成胸腹腔积液外漏,造成污染,既不卫生又给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卫生方便、易于操作的胸腹腔积液专用排放器,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又避免胸腹腔积液的污染,为临床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本实用新型由三条连结成一体的呈三通管结构的引流管组成,其中引流管1与标准注射器配套连结,引流管2是具有单向止逆阀4且与标准穿刺针配套连结的积液抽吸管,引流管3是具有单向止逆阀5的胸腹积液排放管;抽液(抽动注射器)时,止逆阀4开通,止逆阀5关闭,胸腹腔积液经引流管2抽到注射器内,排液(推动注射器)时,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胸腹腔积液经引流管3排出。反复进行上述过程胸腹腔积液便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本实用新型由三条连结成一体的呈三通结构的引流管组成,其中,引流管(1)与一弹性容器(6)配套连续连结,引流管2是具有单向止逆阀4且与标准穿刺针连结的积液抽吸管,引流管3是具有单向止逆阀5的积液排放管;弹性容器6压缩时,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弹性容器6内的空气经引流管3排出,弹性容器6回弹时,止逆阀4开通,止逆阀5关闭,胸腹腔积液经引流管2抽吸到弹性容器6中,弹性容器6再次压缩时,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积液通过引流管3排出,弹性容器6再次回弹时,止逆阀4开通,止逆阀5关闭,胸腹腔积液被抽吸到弹性容器6中,重复上述过程,胸腹腔积液便被排出。
其中,弹性容器6可以是由自身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容器,也可以是由自身内部弹簧产生弹性的弹性容器;引流管2、3可以位于弹性容器6的一侧,也可以位于弹性容器6的两侧。
上述胸腹腔积液排放器,其单向止逆阀4、5可以是止逆瓣膜,也可以是止逆球阀,也可以由外用夹代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卫生、省时、省力、易于加工。本实用新型可以加工成一体化,胸腹腔积液排放工程只需一名医护人员便可完成,既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医护人员直接与胸腹腔积液直接接触,操作既卫生,又快捷、方便,为临床治疗节省了宝贵时间。
2、本实用新型可以用无毒聚乙烯材料加工而成,而且可以做成一次性无菌产品使用,既便于临床医疗,又避免病人交叉感染,而且有良好的可视性止逆性,以便于观察胸腹腔积液的性质防止胸腹腔积液逆流。
3、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标准胸腹腔穿刺针头、普通标准注射针头、标准注射器配套使用,通用性强,可广泛用于内科、外科、肿瘤科、胸腹部疾病所引起的胸腹腔积液及气体的排放。
4、本实用新型原材料广泛,造价低、易于推广应用。
图1呈三通管结构的胸腹腔积液排放器示意图;
图2具有弹性容器的胸腹腔积液排放器示意图;
图3弹性容器6的结构示意图;
图4止逆阀4、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与标准注射器配套连结的引流管 2胸腹腔积液抽吸管 3胸腹腔积液排放管 4、5单向止逆阀 6弹性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见附图。
对图1所示的胸腹腔积液排放器,当抽液(抽动注射器)时,止逆阀4开通,止逆阀5关闭,胸腹腔积液经引流管2被抽吸到注射器中,排液时(推动注射器)时,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胸腹腔积液通过引流管3排出。
对图2所示的胸腹腔积液排放器,压缩弹性容器6时,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弹性容器6中的空气经引流管3排出,当弹性容器6在自弹性作用下回弹时,止逆阀4开通,止逆阀5关闭,胸腹腔积液在负压作用下,经引流管2抽吸到弹性容器6中,再次压缩弹性容器6,止逆阀4关闭,止逆阀5开通,胸腹腔积液经引流管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刚,未经孙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31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